(本科)中医内科学-喘证学习精要

2025-10-08
999+
16.19KB
7 页
海报
侵权投诉
喘证
一、疾病概述
(一)核心定义
主症:以呼吸困难、短促急迫,甚则张口抬肩、鼻翼扇动、不能平卧为特征,严
重者可发展为“喘脱”(烦躁不安、面青唇紫、肢冷汗出如珠、脉浮大无根)。
西医对应疾病:肺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源性心脏病、心源性哮喘;肺结核、
硅肺等出现呼吸困难时,亦可参照本节辨证论治。
二、历史沿革
时期 医家/著作 核心贡献
春秋战国 《黄帝内经》 1. 首载喘证名称,描述“喘息鼻张”“肩息
咳”等症状; 2. 提出病位主在肺,病因含外感
(邪在肺)、内伤(劳、堕恐); 3. 指出“心
痹”“肝伤”亦可致喘(涉及他脏)
东汉 张仲景《金匮要略》 1. 设“上气”专篇论喘(含哮病、肺胀); 2.
分虚实辨证,创射干麻黄汤、越婢汤等方剂
金元 刘完素/朱丹溪 1. 刘完素:提出喘证与“火热”相关(“热则
息数气粗而为喘”); 2. 朱丹溪:补充七情、
饱食、体虚等内伤致喘病因
明 张景岳《景岳全书·喘
促》
1. 将喘证分为“实喘”“虚喘”两大类(“实
喘者有邪,虚喘者无邪”); 2. 确立喘证辨证
纲领
清 叶天士/林珮琴 1. 叶天士:“在肺为实,在肾为虚”; 2. 林珮
琴:“喘由外感者治肺,由内伤者治肾”(明
确治则)
三、病因病机
(一)病因
1. 外感侵袭(实喘主因)
风寒袭肺→肺气失宣;风热犯肺→肺热壅盛;表寒入里化热/寒邪束热→热郁肺络
病机关键:外邪壅阻肺气→宣降失常→气逆而喘(《景岳全书》:“实喘之证,
以邪实在肺也,非风寒则火邪耳”)
2. 饮食不当
过食生冷肥甘/嗜酒伤中→脾失健运→痰浊内生→上干于肺→肺气壅阻
痰湿郁久化热→痰火交阻;或湿痰寒化→寒饮伏肺→诱发喘证
3. 情志所伤
忧思气结/郁怒伤肝→肝气上逆犯肺→肺气不得肃降→气逆喘促(《医学入门》:
“惊忧气郁……呼吸急促而无痰声”)
4. 劳欲久病(虚喘主因)
久咳伤肺→肺气虚/气阴两虚→气失所主→短气喘促
劳欲伤肾→肾精损耗→肾失摄纳→气不归原→喘促(“肾为气之根”)
肾阳衰弱→水饮凌心→心阳不振→肺气上逆;中气虚弱→土不生金→肺气不足
(二)病机
1. 基本病机:肺气上逆,宣降失职;或气无所主,肾失摄纳
2. 病位:主在肺、肾,涉及脾、肝,甚则及心
¢肺:气之主,司呼吸→外邪/痰浊壅肺→宣降失常(实喘核心)
¢肾:气之根,主摄纳→肾虚失纳→气逆于肺(虚喘核心)
¢脾:生痰之源→痰浊干肺;肝:气逆犯肺→升多降少;心:喘脱时心阳衰惫
→血脉瘀滞
3. 病理性质:分虚实
¢实喘:肺实为主(外邪、痰浊、气逆)
¢虚喘:肺肾亏虚为主(气虚、阳虚、阴虚)
¢转化:实喘久病伤正→虚实错杂(上盛下虚);虚喘复感外邪→夹实邪
4.危重症:喘脱→肺肾俱虚→心阳衰惫→亡阴、亡阳
四、诊断与鉴别诊断
(一)诊断要点
1. 核心症状:呼吸困难、短促急迫,甚则张口抬肩、鼻翼扇动、不能平卧,严重者
口唇发绀。
2. 病史诱因:多有慢性咳嗽、哮病、肺痨、心悸等病史,诱发因素为外感、情志刺
激、劳累。
3. 辅助检查:血常规、胸部影像学(胸片/CT)、心电图、血气分析、肺功能测定。
(二)鉴别诊断:与“气短”鉴别
维度 喘证 气短(少气)
核心特征 呼吸困难,张口抬肩,伴气粗/
气弱声
呼吸浅促,短气不足以息,似喘
无声
严重程度 较重,影响平卧 较轻,多为气虚表现
关联气短加重可发展为虚喘 ——
文献依据 《证治汇补》:“气粗奔迫” 《证治汇补》:“气微力弱”
五、辨证论治
(一)辨证要点
1. 首辨虚实(核心)
维度 实喘 虚喘
起病 急 缓(反复发作,渐进加重)
摘要:
展开>>
收起<<
喘证一、疾病概述(一)核心定义主症:以呼吸困难、短促急迫,甚则张口抬肩、鼻翼扇动、不能平卧为特征,严重者可发展为“喘脱”(烦躁不安、面青唇紫、肢冷汗出如珠、脉浮大无根)。西医对应疾病:肺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源性心脏病、心源性哮喘;肺结核、硅肺等出现呼吸困难时,亦可参照本节辨证论治。二、历史沿革时期医家/著作核心贡献春秋战国《黄帝内经》1.首载喘证名称,描述“喘息鼻张”“肩息咳”等症状;2.提出病位主在肺,病因含外感(邪在肺)、内伤(劳、堕恐);3.指出“心痹”“肝伤”亦可致喘(涉及他脏)东汉张仲景《金匮要略》1.设“上气”专篇论喘(含哮病、肺胀);2.分虚实辨证,创射干麻黄汤、越婢汤等...
相关推荐
-
2025-10-10 999+
-
2025-10-10 999+
-
2025-10-10 999+
-
2025-10-10 999+
-
2025-10-10 999+
-
2025-10-10 999+
-
2025-10-10 999+
-
2025-10-10 999+
-
2025-10-10 999+
-
2025-10-10 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