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中医内科学-咳嗽学习精要

2025-10-08 999+ 16.37KB 8 页 海报
侵权投诉
咳嗽
一、疾病概述
(一)核心定义
症状特点:以“发出咳声”或“伴有咳痰”为主症,有声无痰为咳,有痰无声为
,临床多痰声并见,统称咳嗽。
西医对应疾病:急性气管-支气管炎、慢性支气管炎、咳嗽变异型哮喘(以咳嗽为
主症者,可参照本节辨证论治)。
二、历史沿革
时期 医家/著作 核心贡献
春秋战国 《黄帝内经·咳论》 1. 首设咳嗽专论,提出病因(外邪犯肺、脏腑
失调内邪干肺); 2. 提出“五脏六腑皆令人
咳,非独肺也”; 3. 划分“五脏之咳”“六腑
之咳”,奠定辨证基础
东汉 张仲景 创“麦门冬汤”治虚火咳逆,至今为临床常用
明 张景岳《景岳全书·咳
嗽》
1. 执简驭繁将咳嗽分为外感、内伤两大类; 2.
提出外感宜“辛温发散”、内伤宜“甘平养
阴”的治疗原则
王纶《明医杂著·咳嗽》 强调咳嗽治法需分“新久虚实”
喻嘉言《医门法律》 1. 论述“燥邪伤肺”病机与证治; 2. 创“清燥
救肺汤”治燥咳,提出温润、凉润治咳之法
清 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
咳嗽》
阐明咳嗽基本规律:“咳为气逆,嗽为有痰,
不离肺脏为患”,分风、寒、暑等病因论治
三、病因病机
(一)病因
1. 外感因素:六淫外邪侵袭
途径:从口鼻/皮毛而入,侵袭肺系
特点:风为六淫之首,常夹寒、热、燥相合为病(以风寒袭肺最多见,《景岳全
书》:“六气皆令人咳,风寒为主”)
诱因:起居不慎、气候失常、冷暖失宜、疲劳致肺卫功能减退
2. 内伤因素:脏腑功能失调
内伤类型 具体机制
饮食不节 1. 嗜烟酒/辛温燥烈品→熏灼肺胃→酿生痰热; 2. 过食肥甘厚味/
脾失健运→痰浊内生→干肺
情志内伤 郁怒伤肝→肝气郁结→气郁化火→肝脉注肺→气火犯肺→咳嗽
肺脏自病 肺系疾病迁延→伤阴耗气→肺主气功能失常→肃降无权→肺气上逆
(二)病机
1. 基本病机:邪犯于肺,肺失宣肃,肺气上逆(《医学心悟》:“肺体属金
,外邪之/内邪之则”)
2. 病位:主肺,涉及肝、脾、
¢肝:肝火犯肺(气火上逆)
¢脾:脾失健运→痰湿内生→“脾为生痰之,肺为痰之
¢:久咳伤肺→肺虚及肾气→咳喘并
3. 病理性质
¢外感咳嗽:邪实(风寒、风热、风燥犯肺,肺气壅遏
¢内伤咳嗽:多邪实正虚并见(病为“痰”“火”,痰有寒热、火有虚
实,反复致脏气虚)
4.转化关系:外感咳嗽迁延不→伤肺→易反复感邪→为内伤咳嗽;内伤咳嗽肺
虚卫易受外邪→咳嗽加重
四、诊断与鉴别诊断
(一)诊断要点
1. 核心症状:咳而有声,或伴咳痰
2. 病程与伴随症
¢外感咳嗽:起病急、病程短,伴寒发热等
¢内伤咳嗽:病程长反复),伴喘或其他脏腑失调症如乏力纳差
热等)
3. 时间分类
¢急性咳嗽:3
¢急性咳嗽:3~8 周
¢慢性咳嗽:>8 周
4.辅助检查:肺部影像学(胸片/CT)、肺功能、诱细胞检查
(二)鉴别诊断
鉴别疾病 核心区别点
肺痨 1. 病因:感染痨虫; 2. 主症:咳嗽+咯血热、盗汗进行
消瘦; 3. 咳嗽无咯血消瘦等特
肺胀 1. 人:多见于老年人,有慢性肺系病; 2. 主症:咳嗽+
胸部膨满憋闷如塞唇舌; 3. 咳嗽无胸部膨满、喘
,可发为肺
五、辨证论治
(一)辨证要点
1. 辨外感与内伤
维度 外感咳嗽 内伤咳嗽
起病 急
摘要:

咳嗽一、疾病概述(一)核心定义症状特点:以“发出咳声”或“伴有咳痰”为主症,有声无痰为咳,有痰无声为嗽,临床多痰声并见,统称咳嗽。西医对应疾病:急性气管-支气管炎、慢性支气管炎、咳嗽变异型哮喘(以咳嗽为主症者,可参照本节辨证论治)。二、历史沿革时期医家/著作核心贡献春秋战国《黄帝内经·咳论》1.首设咳嗽专论,提出病因(外邪犯肺、脏腑失调内邪干肺);2.提出“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3.划分“五脏之咳”“六腑之咳”,奠定辨证基础东汉张仲景创“麦门冬汤”治虚火咳逆,至今为临床常用明张景岳《景岳全书·咳嗽》1.执简驭繁将咳嗽分为外感、内伤两大类;2.提出外感宜“辛温发散”、内伤宜“甘平养阴...

展开>> 收起<<
(本科)中医内科学-咳嗽学习精要.docx

共8页,预览3页

还剩页未读, 继续阅读

/ 8
客服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