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中医内科学-消渴学习精要

2025-10-08 999+ 16.67KB 7 页 海报
侵权投诉
消渴
一、疾病概述
1. 定义:以多饮、多食、多尿、乏力、消瘦或尿有甜味为主症的慢性内伤性疾病,
核心是体内阴津亏损、燥热偏盛。
2. 西医范畴:糖尿病、尿崩症,或其他疾病出现“三多一少”(多饮、多食、多尿、
体重减少)表现者,可参照辨证论治。
二、历史沿革
时期 医家/著作 核心观点与贡献
先秦-汉 《黄帝内经》、张仲景《金匮要略》 - 《内经》首提“消渴”“消瘅”,指
出病因与“五脏柔弱”“过食肥甘”相
关 - 张仲景设“消渴专篇”,提出胃
热、肾虚为核心病机,创白虎加人参
汤、肾气丸等经典方
隋-唐 巢元方《诸病源候论》、孙思邈《备急
千金要方》、王焘《外台秘要》
- 巢元方指出消渴易并发痈疽、水肿 -
孙思邈强调“三慎”(慎饮酒、慎房
室、慎咸食)的生活调摄 - 王焘首次
明确“尿甜”“焦枯消瘦”为消渴典型
表现
金-元 刘完素《宣明论方》、张子和《儒门事
亲》、朱丹溪《丹溪治法心要》
- 刘完素、张子和提倡“三消燥热学
说”,主张清热泻火、养阴生津 - 朱
丹溪分“上中下三消”,明确肺、胃、
肾为病变核心脏腑
明 戴思恭《证治要诀》、王肯堂《证治准
绳》
- 戴思恭细化三消病机:“上消消心、
中消消脾、下消消肾” - 王肯堂规范
三消分类:“渴而多饮为上消,消谷善
饥为中消,渴而便数有膏为下消”
三、病因病机
(一)病因
1. 禀赋不足:先天肾精亏虚、阴虚体质是关键内因(《灵枢·五变》:“五脏皆柔弱
者,善病消瘅”)。
2. 饮食失节:过食肥甘厚味、辛辣香燥→ 脾胃运化失职→ 湿浊内生、湿热伤津→
口渴多饮。
3. 情志失调:长期郁怒伤肝、思虑过度→ 肝气郁结化火→ 灼伤肺胃阴津→ 发为消
渴(《灵枢·五变》:“怒则气上……转而为热,热则消肌肤”)。
4. 劳欲过度:房事不节→ 肾精亏损→ 虚火内生→ 上燔心肺、中灼脾胃→ 三多症状
(《外台秘要》:“房室过度,致令肾气虚耗,下焦生热,热则肾燥,肾燥则
渴”)。
(二)病机
1. 核心病机阴虚为本,燥热为标,二者互为因果(阴愈虚则燥热愈盛,燥热愈盛
则阴愈虚)。
2. 病变脏腑:以肺、胃、肾为核心,肾为关键:
¢肺燥:肺为水之上源,燥热伤肺→ 津液不能敷布→ 口渴多饮(上消)、便
多。
¢胃热:胃火盛→ 腐熟水谷过→ 多食易饥(中消)脾阴不→ 水谷精
→ 尿甜、消瘦。
¢肾虚:肾阴亏虚→ 虚火内生→ 上灼肺胃(加重多饮多食),下失摄→ 尿多
浊(下消)。
3. 病机演变
¢阴损及阳“阴虚”→ “气阴伤”→ “阴阳俱虚”(
)。
¢久入络:阴虚燥热耗津灼液→ 凝滞脉络瘀阻热相,加重病
发并发症)。
4. 常见并发症
¢(肺燥津伤)、白内障/雀目/耳聋(肝肾精)、痈(燥热蕴毒
¢胸痹、中痰瘀阻滞)、水肿(脾肾衰败、水湿潴留
¢危象:阴液度耗损→ 虚阳浮越昏迷肢厥脉微欲绝(阴竭阳亡)。
四、诊断与鉴别诊断
(一)诊断
1. 主症备“多饮、多食、多尿、消瘦”中 1-2 ,或尿甜。
2. 高危人群:中年后嗜食肥甘、有消渴家族史者,出现眩晕痈、疾等,
警惕消渴。
3. 辅助检查
¢糖:空腹血≥7.0mmol/L11.1mmol/L;
¢服葡萄耐量试验OGTT):2 小时血11.1mmol/L;
¢糖化血红蛋白(HbA1c≥6.5%;
¢便规:尿糖性或尿升高
(二)鉴别诊断
1. 消渴 vs 口渴症
¢消渴:口渴多饮+多食/多尿/消瘦/尿甜,为独立疾病
¢口渴症:仅单一口渴症状,多见于热病,“三多”特征随原发病
而消失。
2. 消渴(中消) vs 瘿病(气郁化火证)
¢中消:多食易饥+多饮多尿+尿甜,无颈部大;
¢病:多食易饥+情绪激动、心眼突颈部多饮多尿尿甜。
五、辨证论治
摘要:

消渴是以多饮、多食、多尿、乏力、消瘦或尿甜为主症的慢性病核心为阴津亏损、燥热偏盛涉及糖尿病、尿崩症等。先秦《黄帝内经》首提“消渴”指出病因与“五脏柔弱”“过食肥甘”相关张仲景设“消渴专篇”隋唐医家指出消渴易并发痈疽、水肿等金元医家提倡“三消燥热学说”明代医家细化三消病机并规范分类。病因包括禀赋不足、饮食失节、情志失调、劳欲过度。核心病机为阴虚为本燥热为标病变脏腑以肺、胃、肾为主。阴损及阳、病久入络会导致病情加重或诱发并发症消渴常见肺痨、白内障等并发症危象包括阴竭阳亡。诊断依据主症、高危人群及血糖等辅助检查需与口渴症、瘿病等鉴别。辨证需分三消病位、标本虚实及本症与并发症治则以养阴生津、润燥清热为主兼顾益气养阴、滋阴温阳等。临证需中西医结合重视生活方式调整及凉血化瘀并发症需针对性治疗。预防调护需注重饮食、运动和情志调节。核心特征为“三多一少”治疗关键是分三消辨证、养阴清热预后取决于是否早期规范治疗。名医验案展示了消渴的综合治疗过程古籍对消渴的病因、病机、治疗等也有诸多记载。

展开>> 收起<<
(本科)中医内科学-消渴学习精要.docx

共7页,预览3页

还剩页未读, 继续阅读

/ 7
客服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