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髓性肌萎缩症多学科管理专家共识》(2019)要点

2025-08-22 999+ 18.5KB 3 页 海报
侵权投诉
《脊髓性肌萎缩症多学科管理专家共识》(2019)要点
(SMA)
经变性病。尽管 SMA 可由多种基因突变引起,但一般特指由于运
动神经元存活基因 1 (SMNl)突变所导致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1/42
因。因此,SMA 的治疗往往需要多学科的评估和综合管理。
一、临床表现
该病临床表现差异较大,根据患者起病年龄和所获得的最大
运动功能,将 SMA 由重到轻分为 4 型。
1.1 型称 werdnig-Hoffman 病
部 SMA 病的 45 6 个
姿
2.2 型 称 Dubowitz 病 占 30
40%。患者多在生后 6~18 个月起病,进展较 1 型慢,最大运动能
独走。
3.3 型也称 Kugelberg-Welander
约占 20%。患者多在出生 18 个月后起病,早期运动发育正常,可
独走,部分独走时间延迟。随年龄增长出现以近端为主的肌无力
下肢重于上肢,最终部分丧失独走能力,逐渐依赖轮椅。
4.4 型晚发型,即成人型,早期运动发育正常,成人
起病,出现肢体近端无力,进展缓慢,预期寿命不缩短。
、发病
体 5q11.2-q13.3 的 SMNl 基是 5qSMA 的
基因,SMNl 基因致病性突变引起的运动神经元存活
或功能丧失。
检查项与诊断流程
1.检查项临 SMA 的患者,即表现为躯干
和四肢近端肢体为主的进行性、对称性肌无力和肌萎缩、肌
(1)基因
(2)酸激酶(CK)
(3)
(4)病理:
摘要:

《脊髓性肌萎缩症多学科管理专家共识》(2019)要点如下:脊髓性肌萎缩症(SMA)是神经变性病主要由SMN1基因突变导致中国人群携带者频率约为142。其临床表现差异大根据起病年龄和最大运动功能分为4型病情严重程度依次递减。该病由SMN1基因致病性突变引起检查项目包括基因检测、血清肌酸激酶、肌电图和肌肉病理等。其中基因检测是确诊SMA的关键手段。由于SMA涉及多系统损害多学科综合管理至关重要包括多专业评估、康复治疗、骨科脊柱外科管理、消化系统和营养管理、呼吸功能管理、紧急医疗救护、免疫接种、心理治疗、病人转诊与平稳过渡以及遗传咨询和产前诊断。其中康复治疗是干预、延缓疾病进展的主要手段。此共识基于现有证据制定未来会不断更新。

展开>> 收起<<
《脊髓性肌萎缩症多学科管理专家共识》(2019)要点.doc

共3页,预览1页

还剩页未读, 继续阅读

/ 3
客服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