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越患者精神科处置专家共识》要点

2025-08-22
999+
18KB
9 页
海报
侵权投诉
《激越患者精神科处置专家共识》要点
一、概述
激越(agitation)是精神科常见的一种急性综合征。在 ICD-10 精神病
学词汇中,激越被描述为:明显的坐立不安和过多的肢体活动,并伴有
焦虑。在临床实践中,激越表现为一系列思维活动、情绪和行为从低到
高不同程度的兴奋过程,且无法平静,严重时可表现为兴奋冲动、威胁 、
攻击、自伤等行为,而且激越常常导致住院时间延长,增加医疗成本。
因此,尽早识别激越,预防激越程度发展严重,有效缓解激越相关的临
床症状,防止严重激越时出现危险行为,对患者个人、病房管理及社会
稳定均具有重要意义。
(一)激越发生的相关疾病因素
多种疾病可以引发激越。激越既可以是躯体疾病,包括脑器质性疾病和
其他躯体疾病以及精神障碍的伴随症状表现,也可能是精神活性物质中
毒和戒断反应以及治疗药物的不良反应表现,其他如环境因素以及患者
的人格特征等也可能导致出现激越。
任何导致脑功能紊乱的脑部疾病和躯体疾病均可能导致激越,常见的脑
部疾病包括颅内感染、脑外伤、脑血管病、脑部占位性病变、缺氧性脑
病、痴呆等,躯体疾病包括感染性疾病、主要内脏功能衰竭、代谢及内
分泌疾病,如甲状腺功能亢进、嗜铬细胞瘤、低钠/钙血症、低血糖等。
精神活性物质中毒或戒断可引发激越。如可卡因或苯丙胺(拟交感兴奋
剂)可引起严重激越发生或诱发精神病性症状;酒精戒断的戒断反应可
能加剧急性激越,而且酒精戒断可进一步发展为震颤谵妄,其特征表现
为思维进程紊乱及唤起水平的波动,此类患者也易发展为激越。暴露于
环境毒素也可能引发包括激越在内的多种症状,临床表现通常为非特异
性和一过性。了解病史有助于明确患者接触的毒素种类。
某些人格障碍患者因对应激的耐受性下降及冲动控制力差,也较易发生
激越。如边缘型人格障碍主要特征为心境的剧烈波动,患者常出现人际
关系冲突,进而发展为激越。反社会型人格障碍患者处于较差的心境状
态时,在特定外在情景的诱发下也可发生激越。另外,创伤后应激障碍
患者常伴有中枢神经系统唤起性的升高、恶劣心境及创伤相关体验的闪
回,这些表现均可增高个体发生激越的易感性。
精神障碍是激越重要的原发疾病及危险因素,如严重焦虑的焦虑激越、
激越性抑郁或双相情感障碍抑郁发作与混合发作的精神运动性激越,以
及精神病性障碍患者的精神病性激越。其中,精神病性激越常见于包括
精神分裂症、分裂情感性障碍及双相情感障碍躁狂发作[9],患者可因思
维及情感紊乱导致个体对现实世界的错误感知,进而引起严重激越;而
幻觉(尤其是评论性和命令性幻听)、偏执观念(如被害妄想、被动体
验)及强烈的易激惹或愤怒或高涨心境成为急性激越的诱发因素。精神
科病房是严重激越最常发生的场所。
(二)激越发生的高危促发因素
激越的发作往往是突发性的,难以预测。在原发疾病基础上,患者当前
的临床特征、个人史及情境因素等都可能成为激越发作的高危或促发因
素。
临床特征: 如精神病性障碍患者阳性症状突出,尤其是明确指向某一个
体或群体的、带有被害及暴力性质的妄想或命令性/评议性幻觉,以及共
患心境障碍及焦虑障碍时,激越发作的风险较高。合并物质和(或)酒
精滥用、药物不良反应(如静坐不能)或药物脱抑制效应可能会增加激
越发作的风险。此外,共患反社会性人格障碍或冲动性人格特质,或脑
外伤、癫痫等脑器质性障碍者,也具有激越发作高风险。
个人史: 若患者既往有激越发作史或曾发生危险的冲动行为或流露出
伤害他人的意图,对既往危险行为予以否认,近期曾有严重应激事件
(尤其是丧失事件或面临丧失的威胁),有精神活性物质使用史或暴力
行为史,无业以及长期缺乏社会支持或无可依靠等情况,可能是激越发
生的高危人群。
情境因素: 当前社会支持不佳(如与家人沟通不良)、与潜在受害者
关系过于亲密或相处困难、有机会接近潜在受害者、即刻可获取潜在的
危险性物品(包括椅子等生活用品)、日常生活受限(如工作人员为其
设立种种限制)、对治疗不依从等均可增加患者发生激越甚至暴力行为
的风险。需要指出的是,工作人员的态度同样显著影响患者的反应,不
恰当的态度(粗暴、忽视等)可显著升高患者发生激越的风险。
精神病性激越患者的预后与原发精神障碍的转归密切相关。
摘要:
展开>>
收起<<
《激越患者精神科处置专家共识》摘要激越是精神科常见急性综合征表现为坐立不安、肢体活动过多且伴焦虑严重时有兴奋冲动等危险行为会增加住院时间与医疗成本。尽早识别、预防、缓解激越症状防止危险行为意义重大。激越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1疾病因素:脑部疾病、躯体疾病、精神障碍等引发精神活性物质中毒或戒断也可导致某些人格障碍患者也较易发生激越。2高危促发因素:临床特征、个人史及情境因素等都可能成为激越发作的高危或促发因素。激越临床表现多样从一般兴奋到攻击暴力行为不等发展常呈渐进性。评估激越需快速和系统进行常用评定量表辅助。干预目标是缓解症状、确保安全、增加自我控制感需遵循快速、安全、个体化等原则。干预措施包括非药物和药物干预必要时考虑物理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