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四肢血压测量的中国专家共识》要点及解读

2025-08-22
999+
209.54KB
4 页
海报
侵权投诉
·指南与实践·
《
成人四肢血压测量的中国专家共识》
要点及解读
李静静1
,
尹铮2
,
李刚1
,
2
,
3
1.
华北理工大学研究生学院,
河北 唐山 063210
;
2.
河北医科大学,
3.
河北省人民医院老年心内科
doi
:
10.16439
/
j
.issn.1673
-
7245.2023.03.004
通信作者:
李刚,
E
-
mail
:
943548925 @
qq
.com
由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高血压学组、
中华
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共同编撰而成的《
成人四肢
血压测量 的 中 国 专 家 共 识》
于2021 年10 月 正 式 公
布[
1
]
,
其详细阐述了四肢血压的概述、
测量方法、
四肢
血压测量的指标和临床意义,
四肢血压测量存在的问
题及重点人群推荐等。该共识的颁布让四肢血压测量
走进大众视野,
为临床医生提供了进一步的导向。
1
四肢血压测量的概述
随着我国心血管病患病率的增加,
血压测量成为
诊断高血压、
评估心脑血管病风险,
指导个体化治疗不
可或缺的手段。传统的血压测量方法是通过血压计测
量双上肢血压。近年来,
随着血压测量技术的发展,
四
肢血压逐渐成为临床常用血压测量方法之一。四肢血
压是通过同步对上肢肱动脉、
下肢踝动脉或胫后动脉
的收缩压和舒张压的测量,
从而计算出四肢血压差值
及相应的比值。其衍生的评价指标臂间血压差(
inter
-
arm
blood
p
ressure
difference
,
IAD)、
踝间血压差(
in
-
ter
-
ankle
blood
p
ressure
difference
,
INAD)
和踝臂血
压指数(
ankle
-
brachial
index
,
ABI
)
等有助于更全面了
解血压信息,
避免单一血压指标可能导致的误差。
2
四肢血压测量方法
2.1
测量方法 临床上常采用的四肢血压的测量方
法要求被检者采用仰卧位,
安静休息至少5 min
,
充分
暴露测量部位,
由专业测量人员用示波法血压测量设
备同步测量四肢血压。分别将袖带裹在被检者的双臂
肘窝上2.5cm 和双踝上方2
~
3cm 处,
测量左右两侧
肱动脉和双下肢踝动脉或胫后动脉的血压,
连续测量2
次,
每次间隔1
~
2min
,
取最后一次测量值或2次取其
平均值,
从而计算出相应的IAD、
INAD 和ABI
。
2.2
注意事项 检查室室温保持在22
~
26 ℃,
被检
者在测量前应注意避免情绪波动、
剧烈运动、
喝咖啡和
饮酒,
尽量排空膀胱。测量前按要求选择合适的袖带,
上臂位置尽量与心脏保持高度一致。仅测量上肢血压
可采取坐位,
下肢血压测量共识推荐测定踝部的血压,
即踝动脉血压。
2.3
其他 四肢血压测量包括上肢和下肢的血压测
量。准确的四肢血压差测量方法建议采用多次、
自动
和同时评估,
而不是单一、
手动和顺序评估方法。对于
一些特殊人群,
如上臂过于粗壮的肥胖者,
可将袖带置
于前臂上部,
听诊桡动脉搏动测压[
2
]
。既往下 肢血压
多测定腘动脉血压,
目前多测定踝部血压。下肢在没
有合适的袖带选用时,
可将袖带绑于小腿下端,
听诊足
背动脉血压,
95%的患者可测得踝部血压。
3
四肢血压的评价指标
利用四肢血压的测量值衍生出IAD、
INAD、
ABI
用于临床,
相关指标有助于对临床心血管病和外周血
管病的监测。
3.1
IAD
IAD 是指双侧肱动脉的收缩压和舒张压的
绝对差值。双侧锁骨下动脉、
腋动脉等出现不对称狭
窄是IAD 升高的病理基础。
IAD 大大减少了高血压
的误诊及漏诊,
可帮助临床医生快速筛查头臂和上肢
动脉的 狭 窄。研究发现,
左右臂间收缩压存在差异,
10 mmH
g
(
1 mmH
g=0.133 kPa
)
是臂间收缩压差
(
inter
-
arm
s
y
stolic
blood
p
ressure
difference
,
IASBPD
)
的
正常上限。当IASBPD≥
10 mmH
g可诊断为IAD 增
高。笔者团队最近一项以功能社区人群为基础的探讨
心血管病危险因素横断面研究,
对不同年龄、
性别、
血
压及体质量指数(
bod
y
mass
index
,
BMI
)
进行分层分
析,
结果显示,
BMI与IASBPD 呈正相关,
BMI每增加
1k
g
/
m
2,
IASBPD 增加0.199 mmH
g
(
P
<
0.05
)。 此
外,
超重和肥胖是IASBPD 增大的危险因素,
在女性人
群中二者关联更加明显。文章已被《
中华高血压杂志》
录用。既往一些研究 结果 显 示,
IASBPD 与冠 状动 脉
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冠心病)、
糖尿病、
肾脏疾病、
外周
血管病和心血管病等慢性病呈正向关联[
3
-
4
]
。高血压
可能会影响IASBPD,
因此笔 者推测 测量 双臂 间血压
·
412
·中华高血压杂志
2023年3月第31卷第3期 Chin
J
H
yp
ertens
,March
2023
,
Vol.31No.3
可能会增加高血压诊断的准确性。控制血压有助于改
善IASBPD,
进而使发生不 良 结局 的 风险 降 低。对于
急性胸痛或背痛的患者,
注意四肢血压的测量也是很
重要的,
IAD 增大可提示 A型主动脉夹层或大动脉
炎。另外,
IAD 还可用于预测慢性肾脏病。
不同状态下IAD 有一定的变化。在高血压患者
中,
IAD 受基础血压的影响,
也受白大衣效应的影响。
因此,
有学者指出有关IAD 的新指标,
如基础血压校
正的IAD、
臂间血压比值,
这些指标受基础血压的影响
较小。接受抗高血压治疗的高血压患者收缩期IAD
增高的检出率随收缩压水平的变化而显著变化。这一
现象也可能会导致结果的混淆,
并降低收缩期IAD 在
诊断某些锁骨下或肱动脉狭窄和预测心血管事件方面
的临床价值。而收缩期臂臂指数,
即左右臂收缩压的
比值,
可能是一个比收缩期IAD 更好的指标。有研究
表明,
在高血压患者中,
收缩期臂臂指数比收缩期IAD
能更好地预测心血管事件[
5
]
。
3.2
INAD
INAD 是左右踝部收缩压和舒张压的绝
对差值。当下肢动脉存在狭窄性病变时,
踝部血压会
下降。单侧或双侧下肢动脉存在不对称狭窄是产生
INAD 的基础。收缩期INAD>15mmH
g提示下肢
动脉非对称性狭窄。
INAD 可用于筛查和诊断间歇性
跛行,
还可预测慢性肾脏病的进展;
也有研究显示,
INAD
预测全因和心血管病死亡的预测价值与INAD 相当。
当上臂受伤、
骨折、
正在输液等不便测量血压时,
可使用踝部血压测量值代替[
2
]
。因为小腿测量部位周
径与上肢接近,
使用常规上肢袖带测量出踝动脉压也
是合理的,
因为踝部周径和上臂非常接近,
袖带宽度影
响比较小,
所以,
在无专用下肢血压袖带时,
可用常用
的上肢袖带测量。
INAD 不用测量手臂血压就可以计
算,
并提供准确的数据。一些研究表明,
相对于IAD,
INAD 和ABI的有效性增加。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
者中,
较高的INAD 与不良预后、
长期主要心血管不良
事件和全因死亡独立相关。由于下肢比上肢更容易受
到外周血管病的影响,
因此INAD 可能比IAD 更能预
测外周血管病。高INAD 与左心室质量指数和动脉硬
化的增加相关,
也可预测老年人的死亡率[
6
]
。
3.3
ABI
ABI是指踝部足背动脉与上肢肱动脉的收
缩压的比值。正常参考值为1.0
~<
1.4
。
0.9
~<
1.0
提示心血管病风险增加,
单侧 ABI
<
0.9提示非对称性
下肢动脉狭窄,
双侧 ABI
<
0.9 提示主动脉狭窄,
而主
动脉 和 大 血 管 壁 出 现 钙 化 或 硬 化 时,
可出现双侧
ABI
≥
1.4
。出现 ABI增大的病理基础一是主动脉瓣
钙化、
硬化导致主动脉狭窄或闭塞,
二是头臂动脉和锁
骨下动脉闭塞导致肱动脉收缩压降低。ABI可诊断下
肢动脉或主动脉狭窄,
预测心力衰竭发生风险,
除此之
外ABI也可预测全因死亡和心血管病死亡。
ABI测量缺乏标准化的规程,
又缺乏踝部袖带型
号、
形状等的标准,
具体的操作规程也未统一。目前已
上市的动脉硬化检测仪可同步测量四肢血压,
四肢血
压测量采用卧位,
可用动脉硬化检测仪进行检测,
基层
医疗卫生机构可用2或4台同型号、
经认证的电子血
压计同步测量2次,
间隔1
~
2 min
。下肢动脉狭窄性
病变诊断会出现假阴性现象。为了提高 ABI对外周血
管病检测的诊断准确性,
特别是对轻度动脉狭窄,
需一
个附加参数与 ABI结合,
如平均动脉压百分比(
mean
arter
y
p
ressure
p
ercenta
g
e
,
MAP%)。ABI和MAP%
联合诊断的敏感度、
阴性预测值和准确性最高。当用
CT 血管造影术或数字减影血管造影作为参考时,
ABI
也能达到对外周血管病的良好诊断能力[
7
]
。
4
四肢血压临床建议
重点人群的四肢血压测量是共识中的重点话题,
可指导临床医生对疾病的早期筛查。《
成人四肢血压
测量的中国专家共识》
中推荐以下8类重点人群进行
四肢血压测量:①IASBPD 增 大 (
若IASBPD >
20 mmH
g
,
建议进行四肢血压测量,
以便全面了解外
周血管病变情况);
②患有高血压的青少年(
应排除主
动脉缩窄);
③突发胸痛(
需与急性主动脉夹层鉴别诊
断);
④四肢无力、
怕冷或间歇性跛行;
⑤靶器官损害与
血压升高程度不符;
⑥难治性高血压;
⑦既往有大动脉
炎病史或考虑大动脉炎;
⑧糖尿病。
5
推广研究与展望
《
成人四肢血压测量的中国专家共识》
是我国四肢
血压测量标准化与规范化的一部指导性的共识文件,
为科学规范测量四肢血压及准确解读测量结果提供了
标准依据。各级医疗机构、
社区医疗服务中心、
基层医
院等都应该积极宣传推广与应用。成人四肢血压测量
的规范化应用,
有助于我们今后更好地对高血压心血
管事件、
外周血管病变等作出判断,
并做出精准预防。
目前,
成人四肢血压测量仍存在诸多问题与挑战。
我国各级医院四肢血压测量的使用存在显著不均衡现
象。主要为各三级医院使用较为普遍,
而基层医疗机
构相对使用不足。其原因可能为:
第一,
基层医生对于
四肢血压测量的重要性及实用性认知不足;
第二,
基层
医疗机构缺乏四肢血压测量的设备;
第三,
基层医疗机
构未经过规范化四肢血压测量的培训,
导致获得的数
据不准确。总之,
四肢血压测量不仅需要专业的医生,
还需要规范化的流程。所以,
为了有效推广四肢血压
测量的应用,
解决这些问题,
提出以下建议:
首先,
建议
对基层医生或社区医务人员进行规范化的专业培训,
·
512
·
中华高血压杂志
2023年3月第31卷第3期 Chin
J
H
yp
ertens
,March
2023
,
Vol.31No.3
摘要:
展开>>
收起<<
作为医生现就相关内容生成摘要如下:患者因身体不适前来就诊主诉包括但不限于特定症状如疼痛、发热、乏力等这些症状可能涉及身体某一或多个部位且持续时间、严重程度各异。经详细询问病史患者过往健康状况、家族病史、生活习惯及近期活动情况被逐一梳理为诊断提供重要线索。体格检查发现患者存在某些体征异常如特定部位压痛、肿胀或功能受限等。结合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检查结果初步诊断患者可能患有某种疾病该疾病可能由感染、炎症、退行性变或其他因素引起。目前已制定初步治疗方案包括药物治疗、物理治疗或必要时的手术治疗并建议患者调整生活方式如合理饮食、适量运动及规律作息以促进康复并预防疾病复发。后续将密切关注患者病情变化适时调整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