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中国急性肠系膜缺血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要点

2025-08-22
999+
15.5KB
7 页
海报
侵权投诉
《2020 中国急性肠系膜缺血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要点
急性肠系膜缺血(AMI)常被定义为小肠部分血液供应的突然中断,引
起的局部缺血、细胞损伤和肠道病变。如果未经及时治疗,该过程将迅
速进展为危及生命的肠坏死。AMI 有非闭塞性(NOMI)和闭塞性两种
类型,闭塞性肠系膜缺血又可进一步细分为肠系膜动脉栓塞( EAMI)、
肠系膜动脉血栓形成(TAMI)及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VAMI)。该病
总体发病率较低,但在全部急诊就诊患者中,其比例仍能达到 0.09~
0.20%。快速诊断和干预 AMI,对于降低病死率至关重要。但长久以来,
AMI 诊断困难且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
1 定义
本共识参考 2016 年欧洲肠系膜缺血指南,对 AMI 的定义进行了更新:
即急性肠系膜动脉、静脉栓塞或循环压力降低,导致肠系膜内血流减少 ,
难以满足其相应脏器的代谢需求。不包括孤立性肠缺血,以及由于粘连
性肠梗阻、疝等外压因素造成的局灶性、节段性缺血。慢性肠系膜缺血
(CMI)及缺血性结肠炎是单独的病例,亦不属此列。
2 流行病学
3 肠系膜循环系统的解剖及生理学特点
4 病理生理学
4.1 急性肠系膜动脉栓塞(EAMI)
4.2 急性肠系膜血栓形成(TAMI)
4.3 急性非闭塞性肠系膜缺血(NOMI)
4.4 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VAMI)
5 临床表现与危险因素
5.1 AMI 的一般临床表现
主诉与查体不符的剧烈腹痛是 AMI 早期的经典表现。
【推荐意见 1】: 主诉与查体不符的剧烈腹痛是 AMI 早期的经典表现,
但不足以作为诊断标准。而漏诊所导致的后果十分严重。故无明确病因
的急性腹痛患者(特别是合并有心血管方面疾病的老年人)应疑诊为
AMI 直至被推翻。(推荐等级:1B)
5.2 各类型 AMI 的危险因素(见表 2)
【推荐意见 2】: 房颤患者突发剧烈腹痛时,应考虑EAMI;动脉粥样
硬化患者,特别是近期患有餐后综合征的患者,应考虑TAMI;高凝状态
的患者则应怀疑 VAMI;临床症状出现预期外恶化的危重患者应考虑
NOMI。(推荐等级:1B)
5.3 介入性操作对 AMI 的影响
【推荐意见 3】: 任何介入性操作,特别是涉及血管操作后出现的不明
原因腹痛,均应考虑幷查证AMI 的可能性。(推荐等级:1B)
6 辅助检查
6.1 实验室检查
【推荐意见 4】: 目前并没有可用于确诊 AMI 的特定的实验室检验指标。
(推荐等级:1B)
6.2 影像学检查
【推荐意见 5】: 对于疑诊为 AMI 的患者,应尽快进行 CTA 检查。
摘要:
展开>>
收起<<
《2020中国急性肠系膜缺血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要点如下:1定义与分类:AMI指小肠部分血液供应突然中断引起的病变分为非闭塞性(NOMI)和闭塞性两类后者又可细分为肠系膜动脉栓塞(EAMI)、肠系膜动脉血栓形成(TAMI)及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VAMI)。2临床表现与危险因素:AMI早期经典表现为主诉与查体不符的剧烈腹痛但不足以作为诊断标准。房颤患者突发剧烈腹痛应考虑EAMI;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考虑TAMI;高凝状态患者怀疑VAMI;危重患者预期外恶化考虑NOMI。3辅助检查:无确诊AMI的特定实验室指标疑诊患者应尽快进行CTA检查。4治疗:确诊后立即进行液体复苏、抗凝、解除肠系膜血管痉挛等治疗并准备多学科会诊。EAMI和TAMI早期可介入治疗腹膜炎患者需外科剖腹探查VAMI无腹膜炎时通常保守治疗NOMI重点在于纠正病因、改善灌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