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室性心律失常中国专家共识(2016共识升级版)》要点

2025-08-22 999+ 32.5KB 24 页 海报
侵权投诉
《2020 室性心律失常中国专家共识(2016 共识升级版)》要点
室性心律失常是临床上十分常见的心律失常,主要包括室性早搏(简称
室早)、室性心动过速(简称室速)、心室扑动(简称室扑)和心室颤
(简。室 律失在诊确的脏病
子通道病患者,但在心脏结构正常的人群中并非少见。室性心律失常的
临床表现差异很大,患者可以毫无症状,也可有明确的心悸或黑矇,甚
至发生心脏性猝死(SCD)。在许多基础心脏疾病患者,室性心律失常
多伴随出现,而在有些心脏异常的患者,室性心律失常可能为患者最早
或唯一的临床表现。由于室性心律失常的危险分层和预后判断复杂,因
此,治疗策略需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确定。
1 室早
1.1 定义和流行病学特征
室早是指希氏束及其分支以下心室肌的异位兴奋灶提前除极而产生的心
室期前收缩。在普通人群中,其发病率为 1%~4%。
1.2 病因和机制
任何导致心室肌提前除极的因素均可为室早的病因。不良生活方式如精
神紧张,过度劳累,过量烟、酒、咖啡摄入等均可诱发室早。各种结构
性心脏病如冠心病、心肌病和瓣膜性心脏病等亦是室早的常见病因。其
钾 、
低镁)等也可诱发室早。
1.3 临床表现
室早的临床表现差异很大,大多数患者可无明显症状,但偶发室早也可
引发严重的症状,包括心悸、胸闷、心跳停搏感等。
1.4 诊断、预后评估和危险分层
室早诊断主要依赖心电图和动态心电图检查,需要除外室上性早搏伴差
异性传导、间歇性心室预激等。
超声心动图可评估心室的结构和功能、瓣膜形态与功能及肺动脉压力等
这在室早的危险分层和治疗策略中具有重要价值。
偶发室早常见于心脏结构正常的体,而发室早常是在的心脏基质
异常的标志
1.5 室早诱导性心肌病
发室早导致心脏大、心功能下室早根除后心功能
除其他因与其他类的心肌病后,可诊断为室早诱导
性心肌病。于此类患者应积推荐管消融根除室早。
1.6 治疗策略和方
室早诱导性心肌病患者,极治疗室早。于无结构性心脏
病的室早患者,治疗策略不经医师反室早的
良性特征后患者临床症状解者可给予适当治疗。
1.6.1治疗 于无结构性心脏病的患者,
健康教育其室早的良性特性并给予安抚健康教育
仍然不能有效控
制的患者,可使用 β 受阻滞剂二氢吡啶阻滞剂
,甚至与安慰剂相比并无差异。近年来,中药治疗室性心律失
取得了一些进展
1.6.2管消融 于室早诱导性心肌病患者,应积管消融
早、改善心脏于症室早
管消融治疗,但具体室早多少为导管消融强适应证尚

标签: #心律失常

摘要:

《2020室性心律失常中国专家共识(2016共识升级版)》要点室性心律失常是临床上十分常见的心律失常,主要包括室性早搏(简称室早)、室性心动过速(简称室速)、心室扑动(简称室扑)和心室颤动(简称室颤)。室性心律失常多发生在诊断明确的结构性心脏病和离子通道病患者,但在心脏结构正常的人群中并非少见。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表现差异很大,患者可以毫无症状,也可有明确的心悸或黑矇,甚至发生心脏性猝死(SCD)。在许多基础心脏疾病患者,室性心律失常多伴随出现,而在有些心脏异常的患者,室性心律失常可能为患者最早或唯一的临床表现。由于室性心律失常的危险分层和预后判断复杂,因此,治疗策略需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确定。1...

展开>> 收起<<
《2020室性心律失常中国专家共识(2016共识升级版)》要点.doc

共24页,预览8页

还剩页未读, 继续阅读

/ 24
客服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