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针灸学讲稿-治疗各论

2025-10-02 999+ 180.99KB 65 页 海报
侵权投诉
治疗各论
【学习目标】
1.掌握:临床各科常见病的治法、处方、操作。
2.熟悉:临床各科常见病的辨证要点。
3.了解:临床各科常见病的其他治疗方法。
项目一
内科病证
感冒
案例导入
张某,男,28 岁,已婚,工人。1985 11 25 日就诊。自诉身冷,头痛,周身酸楚
不适 2天。2天前因感寒受凉,出现身冷,周身酸楚,头痛异常,自服安乃近两片,当时
全身大汗出,汗出后自觉全身舒服。次日未休息又外出工作,回家后又感全身不适,遂来
我院就诊。诊见恶风,汗出,全身肌肉关节酸痛,头昏沉重,鼻鸣干呕,口干苦,不欲饮
水,咽不痛,胸满食少。舌质淡,苔薄白,脉浮缓。
问题:写出中医辨证及分型、辨证依据、针灸治疗、医嘱。
感冒是以鼻塞、流涕、喷嚏、咳嗽、头痛,甚则恶寒、发热、全身不适为特征的外感病证。
全年均可发病,尤以冬春两季多见,病情轻者称为“伤风”,病情重者称为“重伤风”,在同一
区域内广泛流行、证候相似者称为“时行感冒”。本病多由禀赋不足、外邪侵袭等因素所致。
病位在肺卫,基本病机是体质虚弱,肺卫功能失调。
西医学的上呼吸道感染、流行性感冒等,可参考本病辨治。
【辨证】
主症ã鼻塞、流涕、喷嚏、咳嗽、头痛,甚则恶寒、发热、全身不适。
风寒束表者兼见恶寒重,发热轻,流清涕,口不渴,咽不痛,头身疼痛,舌淡,苔薄白,
脉浮紧;风热犯表者兼见发热重,恶寒轻,汗出不畅,流黄涕,痰黏稠,口渴,咽痛,舌
红,苔薄黄,脉浮数;暑湿袭表者兼见身热不扬,无汗或少汗,胸闷欲呕,舌红,苔黄腻,
脉濡数;体虚感冒者多见形体虚弱,稍有不慎感外邪,发;时行感冒流行性,
突然发病,症相似,变化迅速,病情较普通感冒为重,体力恢复较慢
知识链接
1.鉴别ã临床上些传染病早期早期鉴别
2.辅助检查ã血尿便心电图、胸X线检查助于
【治疗】
1.基本治疗
治法ã风解表。取手太阴手阳明经为主。
ã列缺 合谷 椎 池 太阳
配穴ã风寒束表者、肺;风热犯表者加曲池尺泽鱼际;暑湿袭表者加委中、
;体虚者三里气海;咽喉肿痛者;全身酸楚不适者;鼻塞者加迎香
操作ã浅刺用泻法。风寒者风、肺可针拔罐;风热者大椎刺络拔罐;咽痛者少
刺放血暑者中、尺泽可点刺放血
ã肺外合皮毛开窍于鼻,列缺为肺经络穴通于手阳明肠经治头项之疾
解表;合谷手阳明原穴手阳明与手太阴相表配列缺,发汗解表;大
与诸阳经之会风清热;风为足少阳与阳维脉的交会穴,功善疏解表邪,通络止
痛,开窍太阳奇穴,可疏通局部气血,清头目以治头痛。
2.其他治疗
1)耳针法 取额、内鼻、肺、下屏尖针中等刺激
2)拔罐 取、风、肺留罐 10
按语
1.本病流行期间,不人多的公共场合活动;针灸双侧三里用补法,1次,
连续 3日,有预防
2.饮食清淡,戒烟酒注意休息,睡眠
1.简述感冒的辨证要点。
2.简述感冒的主穴与操作。
3.简述感冒配穴应用
咳嗽
咳嗽是肺失宣降,肺,以咳或干咳无痰为主症的病证。本病多由外邪侵袭,
脏腑功能失调等因素所致。病位在肺,与脾有关,病;其主要病机是肺失
,肺
西医学的上呼吸道感染、急慢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等,均可参考本病辨治。
【辨证】
1.外感咳嗽ã急骤,病程较短
风寒袭肺者咳嗽,痰稀色白,有风寒表证;风热犯肺者咳嗽,痰黄稠,有风热表证;
邪伤肺者干咳少痰,咳痰不邪伤体征。
2.内伤咳嗽ã病缓,病程较长反复发作。
痰热肺者咳嗽,痰黄白黏稠,咳,咳时面赤唇红,有痰热之象肝火犯肺者咳
呛气逆阵作,咳时胸胁引痛,之象;痰湿肺者咳嗽,痰多如泡沫,咳时
有痰有痰盛之征;肺气亏虚者咳,痰白清易于感冒,虚征;肺
阴亏虚者干咳无痰,或痰少黏稠,不咳出,有虚热之象
知识链接
1.鉴别ã临床上、肺证、肺鉴别
2.辅助检查ã肺部听诊、、胸X线CT、肺功能等检查助于
【治疗】
1.基本治疗
1外感咳嗽
治法ã风解表,咳。以手太阴手阳明经穴为主。
ã列缺 合谷 俞 
配穴ã风寒袭肺者、风;风热犯肺者尺泽邪伤肺者加三阴交太溪
痛者商放血
操作ã针用泻法,风热可疾刺,风寒针或针灸并用,或针后在背部腧穴拔火罐
ã肺主皮毛一身表。列缺为肺经络穴善于散邪,肺解表;合谷列缺
原络,可加强宣肺解表的作;肺俞长于宣肃;身柱固肺解表,邪外出,是治
疗外感咳嗽的经验效穴
2内伤咳嗽
治法ã宣肃,调理脏腑。以、足太阴经穴为主。
ã太渊 三阴交 俞 三里
配穴ã痰湿肺者丰隆阴陵泉;痰热肺者加尺泽丰隆肝火犯肺者侠溪、行
;肺阴亏虚者加膏肓太溪;肺气亏虚者加膻中、肾俞咯血加孔最膈俞
操作ã平补平泻法,可灸法。
ã内伤咳嗽因脏腑功能失调所致,重在调理脏腑选穴遵“见咳休咳,治咳之源
法则,肺太渊为肺经原穴,为本脏真气扶正疗虚,使宣肃有常;
三阴交为足三阴之交会穴健脾利湿,杜绝生之源阳明经,足三里为足阳明
经合穴,功善补养气血扶正祛邪,保健强身。
2.其他治疗
1)穴贴敷 取定喘、风中、丰隆。白附子 16%洋金花 48%川椒
33%樟脑 3%细辛 1%制成粉剂将药粉许置位上,胶布贴敷34
1次,应用效
2)穴 取定喘、大、风、肺,或胎盘2
每穴注0.5mL1次。
按语
1.合理治疗,要时配合药物治疗。
2.注意保、慎风寒;戒烟酒
1.简述咳嗽的辨证要点。
2.简述外感咳嗽内伤咳嗽的主穴与操作。
3.简述外感咳嗽内伤咳嗽配穴应用
案例导入
某,20 岁,未婚,学1990 11 19 日就诊。2天前不慎感寒后出现
,胸憋胀痛,咳黄稠痰,恶寒发热,流涕、喷嚏,咽红,身痛口渴。舌红,苔薄
白,脉数。
问题:写出中医辨证及证候分型、辨证依据、针灸治疗、医嘱。
病是以气短喘,呼吸困难,甚则张口抬肩,不能为主症的病证。一年季均可发
病,尤以寒冷季节变化时发病多,男女老幼皆罹患;本病多由禀赋不足、
外邪侵袭、饮食不当、情失调、欲等因素引起;病位主要在肺与肝
有关。主要病机为肺肃降
西医学的塞性肺气肿、肺心脏病、肺功能不全等,均可参考本病辨治。
【辨证】
1.ã发病,病程短,呼吸,呼出为,不能,形体较强,脉
风寒束肺者兼见恶寒发热,头痛,舌淡,苔薄白,脉浮紧;风热犯肺者兼见发热恶风,舌
红,苔薄黄,脉浮数;痰湿肺者兼见痰多咳,痰黏或咳,胸中闷,口腻,
痞腹胀,舌淡,苔白腻,脉弦滑;水者兼见痰多呈泡沫状,胸满不能
悸怔忡尿冷,舌淡,苔白,脉弦细数。
2.ã病缓,病程长迁延,时轻时重,或呈间性发作,
形体弱,脉多无
两虚者兼见语声低微,自汗面色ã ã白,神疲乏,食少便,舌淡,苔少,
脉弱,或口干咽,舌红,苔少或薄黄,脉数;肺两虚者兼见悸怔忡咳,
接续,胸闷,不能,痰多黏,或,舌或舌红,苔少,
摘要:

治疗各论【学习目标】1.掌握:临床各科常见病的治法、处方、操作。2.熟悉:临床各科常见病的辨证要点。3.了解:临床各科常见病的其他治疗方法。项目一内科病证感冒案例导入张某,男,28岁,已婚,工人。1985年11月25日就诊。自诉身冷,头痛,周身酸楚不适2天。2天前因感寒受凉,出现身冷,周身酸楚,头痛异常,自服安乃近两片,当时全身大汗出,汗出后自觉全身舒服。次日未休息又外出工作,回家后又感全身不适,遂来我院就诊。诊见恶风,汗出,全身肌肉关节酸痛,头昏沉重,鼻鸣干呕,口干苦,不欲饮水,咽不痛,胸满食少。舌质淡,苔薄白,脉浮缓。问题:写出中医辨证及分型、辨证依据、针灸治疗、医嘱。感冒是以鼻塞、流涕、...

展开>> 收起<<
(高职)针灸学讲稿-治疗各论.docx

共65页,预览20页

还剩页未读, 继续阅读

/ 65
客服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