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经络与腧穴-手少阳经络与腧穴识别及应用

2025-09-30
999+
2.66MB
16 页
海报
侵权投诉
手少阳经络与腧穴识别及应用
【学习目标】
掌握本经脉循行和常用腧穴(关冲、中渚、阳池、外关、支沟、肩髎、翳风、角孙、耳门、
丝竹空)的定位、主治和刺灸注意事项。
熟悉本经脉的主治概要。
了解本经的络脉、经筋、经别及其他腧穴。
一、手少阳经络
(一)手少阳经脉
经脉循行
【原文】
《灵枢·经脉》:三焦手少阳之脉,起于小指次指之端,上出两指之间][1],循手表腕][2],
出臂外两骨][3]之间,上贯肘,循臑外][4]上肩,而交出足少阳之后,入缺盆,布膻中][5],
散络心包,下膈,遍][6]属三焦。
其支者,从膻中,上出缺盆,上项,系耳后,直上出耳上角,以屈下颊至] ][7]。
其支者,从耳后入耳中,出走耳前,过客主人][8],前交颊,至目锐眦][9]。(图 2-97)
图2-97 手少阳经脉循行示意图
【注释】
[1]两指之间:第 4、5掌骨间。
[7] (zhuō):指目下眶骨部(现称眶下缘)。
[8]客主人:足少阳胆经上关穴之别名。
[9]目锐眦:外眼角部。
【语译】
手少阳三焦经,起于无名指末端,向上行于小指与无名指之间,沿着手背到腕部,出于前
臂外侧桡骨和尺骨之间,向上通过肘尖,沿上臂外侧,上达肩部,交出足少阳胆经的后面,
向上进入锁骨上窝,分布于胸中,联络于心包,向下通过横膈,从胸至腹,属上、中、下
三焦。
胸中支脉,从胸部向上,出于锁骨上窝,上走颈旁,联系耳后,沿耳后直上,出于耳上方,
再弯曲下行至面颊,到达眼眶下部。
[2]手表腕:手背腕关节部。
[3]臂外两骨:前臂背侧,尺骨与桡骨。
[4]臑外:上臂的伸侧。
[5]膻(dàn)中:此指胸中两肺之间的部位。
[6]遍:指自上而下依次联属上、中、下三焦。原误作“循”,据《针灸甲乙经》改。
耳部支脉,从耳后进入耳中,出走耳前,经过上关穴,与前脉交叉于面颊部,到达目外眦。
经脉病候
【原文】
《经脉·灵枢》:是动则病,耳聋,浑浑焞焞][1],嗌肿,喉痹。
是主气所生病者][2],汗出,目锐眦痛,颊肿,耳后、肩、臑、肘、臂外皆痛,小指次指不
用。
【注释】
[1]浑浑焞焞(tūn):形容听觉模糊不清,耳内出现烘烘的响声。
[2]是主气所生病者:三焦能通调水道,水病多由于气化失常,故主气所生病。张介宾《类
经》注:“三焦为水渎之府,水病必由于气也。”
【语译】
本经异常变化表现为下列病证:耳聋,耳鸣,咽喉肿痛。
本经所属腧穴能主治有关“气”方面的病证:自汗出,目外眦痛,面颊肿,耳后、肩部、上
臂、肘弯、前臂外侧均可发生疼痛,无名指运用欠灵活。
主治概要
1.头面五官病:头、目、耳、颊、咽喉病等。
2.热病:发热。
3.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证:胁肋痛,肩臂外侧痛,上肢挛急、麻木、不遂等。
(二)手少阳络脉
【原文】
《灵枢·经脉》:手少阳之别,名曰外关,去腕二寸,外绕臂,注胸中,合心主][1]。(图
2-98)
实,则肘挛][2];虚,则不收。取之所别也。
摘要:
展开>>
收起<<
摘要本文围绕手少阳经络与腧穴识别及应用展开涵盖多方面内容。学习目标:明确要掌握手少阳经脉循行、常用腧穴定位、主治和刺灸注意事项熟悉经脉主治概要了解络脉、经筋、经别及其他腧穴。手少阳经络:经脉循行起于无名指末端经多部位至目外眦病候涉及耳聋、嗌肿等主治头面五官病、热病、经脉循行部位病证;络脉名外关实证肘挛虚证肘不收;经别在头部分出入缺盆走三焦散胸中;经筋起于无名指末端病证有经筋循行部位不适等。手少阳三焦经腧穴:共23穴如关冲可治头面五官病证等浅刺01寸或点刺出血、不灸;外关主治热病等多种病症直刺051寸、可灸。还附有经穴歌辅助记忆。最后提出复习思考任务包括制作经络循行示意图、录制点穴操作微视频等。
相关推荐
-
2025-10-10 999+
-
2025-10-10 999+
-
2025-10-10 999+
-
2025-10-10 999+
-
2025-10-10 999+
-
2025-10-10 999+
-
2025-10-10 999+
-
2025-10-10 999+
-
2025-10-10 999+
-
2025-10-10 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