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中医儿科学脾系病证

2025-10-12 999+ 2.57MB 48 页 海报
侵权投诉
脾系病证
脾系病证是由于饮食因素、感受外邪、情志所伤、体弱久病等,影响脾的运化、胃的腐
功能而引起的病证,病位主要在脾胃。脾胃位于中焦,脾主运化水谷精微,以升为健,
燥恶湿;胃主受纳腐熟水谷,以降为和,喜润恶燥。脾与胃相互络属,共同完成水谷的
纳与运化功能,而纳运功能的正常发挥,又取决于脾胃是否升降相合、燥湿相济。脾系
证的发生主要由于脾胃的纳运功能失常所致,故使脾胃燥湿相宜、升降相和,恢复脾胃
运功能为小儿脾系病证的基本治疗原则。
脾系病证为儿科常见病证,常表现为水谷受纳运化失常,生化无源,气血亏虚,水湿留
痰浊内生,乳食积滞,血失统摄等相应证候。临床常分虚实,虚在气、血、阴、阳,实
湿、食、寒、热。小儿脾常不足,虚实相兼常见。治疗时不宜轻用攻伐,也不可骤补。
虚时必须补中寓运,消积时又需消中兼补,燥湿时必须燥中寓濡,滋阴时又当滋中潜化。
第一节
鹅口疮
鹅口疮是以口腔黏膜、舌上散在或满布白屑为主要临床特征的一种口腔疾病,因其白屑
如鹅口故称鹅口疮,又因其屑色白如雪,故名雪口。西医学亦称为鹅口疮,由白色念珠
感染所致。
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常见于新生儿,以及体质虚弱、营养不良、久病久泻,或长期使
用广谱抗生素或糖皮质激素或免疫抑制剂的小儿。轻证预后良好;少数重证患者,白屑
延鼻道、咽喉或气管,甚至波及肺,影响呼吸和吮乳,则可危及生命。
【病因病机】
本病的发生可由胎热内蕴,或体质虚弱,久病久泻,或调护不当,口腔不洁,感受秽毒
邪所致。其主要病变部位在心、脾、肾,病机关键是火热之邪循经上炎,熏灼口舌。
1.心脾积热ÿ孕母平素喜辛辣炙煿热留脾胃,患胎儿,致胎儿心脾积热;或
道秽口;养不当,肥甘厚味,脾胃蕴热;生后当,口腔
不洁,黏秽毒之邪虚而因口为脾舌为心之,脾又络于舌
脾积热,热邪循经上,内外合邪,熏灼口舌,发为鹅口疮。
2.虚火上ÿ由胎不足,素体阴虚;或因病后失调,久病体虚;或久泻利津液伤;
或患其病后,灼伤阴致肾阴亏虚,水不制火,虚火上,熏口腔,发为鹅口疮。
正虚,病情发蔓延,火热之邪可致上壅塞,肺引起呼吸
等危重证候。
5-1 鹅口疮病因病机示意图
【临床诊断
)诊断
1.ÿ见于新生儿,或久病体虚、久泻儿,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或糖皮质激素或免
疫抑制剂
2.临床表现ÿ口腔黏膜上现乳白色膜,形似奶块。常见于黏膜、舌、齿龈、上
内黏膜,可蔓延至咽部呈点状和状,逐渐合成大片状,擦去后,可见
创面婴幼儿常表现食,吮乳本病及食管、、喉、气管、肺等,可
呕吐困难声音嘶哑、呼吸困难而危及生命。
3.辅助检查ÿ取白屑少许涂片10%氢氧镜下镜检,可见白色念珠菌
及菌
(二)鉴别诊断
1.本病需与白喉鉴别ÿ见表 4-3;ÿ与口疮鉴别ÿ见表 5-1
2.奶块ÿ其状与鹅口疮相棉签蘸温开水轻除去奶块鉴别
治】
)辨思路
本病以八纲辨证为主,重在虚实及轻重。
1.虚实ÿ实证一起病程短,口腔白屑积,围焮红,可发热面赤
疼痛哭闹尿赤便秘,舌苔厚虚证起病缓慢,常复,口腔
白屑少,周围焮红,可神疲颧红状。
2.轻重ÿ轻证白屑少,范围局限全身症状轻微或无,饮食、睡眠正常;重证白屑积 ,
甚或蔓延鼻腔、咽喉、气道、胃、气及吮
重者可危及生命。
(二)治疗原则
本病实证宜泻心脾积热;虚证宜滋肾养阴降火。
(三)分证
1.心脾积热
证候口腔、舌满布白屑周围焮红赤唇吮乳啼哭大便秘结
便短赤,舌厚腻指纹紫滞,脉滑数。
证候毒内蕴,或口腔不洁,感受秽毒,或久病内积心脾而化热,
熏灼口舌,故见口腔白屑满布,状如鹅口;心脾热赤唇积热
;积热下移便秘尿赤
证要点:口腔、舌白屑周围焮红面红唇赤
法:清心泻脾。
方:清热泻脾散(《宗金鉴》)加减
常用药:栀子石膏黄连黄芩地黄赤茯苓
加减:大便秘加大厚腻者,广藿香滑石;口饮者石斛
芦根麦冬腹胀者,加山楂麦芽槟榔
2.虚火上
证候口腔白屑散在周围焮红不重足心热,
盗汗等,舌质,少指纹淡紫脉细数无
证候:先天禀不足,或生后养调护不当,或久病体质虚弱,液耗伤,阴虚
水不制火,虚火上,熏舌,故口舌白屑散在,焮红不甚心热
盗汗,舌脉细数均为虚火上
证要点:口、舌白屑散在,周围焮红不重,舌质,少
法:滋阴降火。
方:知柏地黄丸(《宗金鉴》)加减
常用药:地黄山茱萸山药茯苓泻、牡丹皮、知母黄柏
加减者,石斛玉竹热者地骨皮、乌梅
麦芽大便秘结者,麻仁;久病复,虚火上炎者,少佐肉桂
【其
中成
1.赤丸ÿ用于心脾积热证。
2.知柏地黄丸ÿ用于虚火上证。
(二)药外治
1.冰硼散、珠散、青黛。用于心脾积热证。
2.西霜喷剂、剑喷雾剂,每次适量喷敷。用于心脾积热证。
3.茱萸 10g,以陈醋适量调成状,涌泉穴。用于虚火上证。
(三)西医治疗
1.用弱,如 2%5%碳酸氢钠液清口腔。
2.菌素混悬液(每毫10 万~20 万单)涂拭13
【预调护】
1.健,及时治疗阴道菌病。
2.温开水,儿的要消毒,乳乳
洁。
3.过烫过硬及不必要的口腔擦拭防止伤口腔黏膜。
4.意婴儿营养,提倡养,及时加辅食,当补充维生素 B2生素 C
5.治疗原发病,免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或肾上皮质激素。
6.保持大便通畅大便干结者,当食用水
7.观察口腔黏膜白屑变化,如发现患儿咽或呼吸困难,应
案例
6个月1990 46日就
史:患儿于6起病。发热、少流涕。用抗生素治疗 4热降,
乳不,舌口现白色乳样物大便不消化,小便黄少。
:神口腔内膜、舌满白屑。,舌。心、肺
常。数,纹红
10.0×109/L,中0.56淋巴0.44
:诊为鹅口疮。
心脾积热,邪秽化热,上熏口舌化腐生屑。治用心泻脾之
方:黄芩 4g1g,生地黄 5g5g3g,白4g蝉蜕 4g。水
。合用 1%龙胆紫药112。经治 3白屑消退
按语鹅口疮,治疗均可养状者,易迁久,恢复较慢。经
治疗者一黄连黄芩;生地黄积热
热;白蝉蜕宁神1%龙胆紫局部泻火。35
王烈案——摘自王烈国列丛书·》)
古籍选录
病源候·鹅口候生口白屑起,至舌上生疮,如鹅口世谓鹅口 ,
由在胎时受谷气,心脾热气,熏发于口故也。
外科正·鹅口疮鹅口疮经胎热上攻,致满口;甚至咽间叠
叠肿起,条裹箸头上,白胎,以、重
摘要:

脾系病证脾系病证是由于饮食因素、感受外邪、情志所伤、体弱久病等,影响脾的运化、胃的腐熟功能而引起的病证,病位主要在脾胃。脾胃位于中焦,脾主运化水谷精微,以升为健,喜燥恶湿;胃主受纳腐熟水谷,以降为和,喜润恶燥。脾与胃相互络属,共同完成水谷的受纳与运化功能,而纳运功能的正常发挥,又取决于脾胃是否升降相合、燥湿相济。脾系病证的发生主要由于脾胃的纳运功能失常所致,故使脾胃燥湿相宜、升降相和,恢复脾胃纳运功能为小儿脾系病证的基本治疗原则。脾系病证为儿科常见病证,常表现为水谷受纳运化失常,生化无源,气血亏虚,水湿留滞痰浊内生,乳食积滞,血失统摄等相应证候。临床常分虚实,虚在气、血、阴、阳,实在湿、食、寒...

展开>> 收起<<
(本科)中医儿科学脾系病证.docx

共48页,预览15页

还剩页未读, 继续阅读

/ 48
客服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