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中医内科学-肺痿学习精要

2025-10-08 999+ 16.3KB 7 页 海报
侵权投诉
肺痿
一、疾病概述
(一)核心定义
主症:以咳吐浊唾涎沫为典型表现,病理本质是“肺叶萎弱不用”(如草木枯萎
失荣),属慢性虚损性肺系疾病。
西医对应疾病:间质性肺疾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支气管扩张、肺
纤维化等出现“咳吐浊唾涎沫”核心症状时,可归属本病范畴,参照本节辨证论
治。
二、历史沿革
时期 医家/著作 核心贡献
东汉 张仲景《金匮要略》 1. 首载“肺痿”病名; 2. 明确核心症状:
“咳,口中反有浊唾涎沫”; 3. 提出两大病
机:“热在上焦”“肺中冷”; 4. 创制经典方
剂:麦门冬汤(治虚热)、甘草干姜汤(治虚
寒),沿用至今
巢元方《诸病源候论》 深化病机认识:“津液竭绝,肺气壅塞→肺
萎”,强调“津亏”是关键环节
唐 孙思邈《千金要方》/王
焘《外台秘要》
1. 孙思邈:明确肺痿分“热在上焦”“肺中虚
冷”两类; 2. 王焘:指出“肺气嗽经久将成肺
痿”,首次关联“久咳”与肺痿的转化关系
明 王肯堂《证治准绳》/陈
实功《外科正宗》
1. 王肯堂:提出“久嗽咳血成肺痿”; 2. 陈实
功:指出“肺痈溃后→热毒伤阴→转为肺
痿”,完善肺系疾病向肺痿的转化链条
张璐《张氏医通》/沈金 1. 张璐:总结肺痿治疗七要点(生胃津、润肺
鳌《杂病源流犀烛》 燥、下逆气等),核心是“复肺之清肃”; 2.
沈金鳌:明确用药宜忌——“忌升散辛燥温
热”,强调“养肺、清金、降火”为主
三、病因病机
(一)病因(“久病损肺”为主,“误治津伤”为辅)
1. 久病损肺(核心病因)
慢性肺疾耗伤津气:
¢痰热久嗽、肺痨久嗽→虚热内灼→肺阴亏损;
¢肺痈余毒未清→灼伤肺阴→肺燥津枯;
¢消渴、热病后期→津液大亏→热壅上焦→肺失濡养;
¢冷哮不愈、肺虚久喘→肺气耗伤→渐至阳虚→气不化津。
核心逻辑:慢性肺系疾病长期迁延,最终导致肺的“津气大伤”,肺叶失养萎。
2. 误治津伤(次要病因)
者滥、吐、下→“重亡津液”(如大耗津、吐伤胃津、下伤
津)→肺津补充→肺燥阴竭→为肺痿(《金匮要略》明确记载:“从汗出、
吐、消渴、药下重亡津液,故得之”)。
(二)病机
1. 基本病机肺脏虚损,津气大伤,失于濡养,肺叶枯萎
¢核心矛盾:“虚”(津虚/气虚/阳虚)是本质,“肺叶不用”是结
2. 病理性质分类:虚热证、虚寒证(两类可转化、可杂)
病理类型 病机要点 关键环节 典型表现
虚热肺痿 肺阴亏耗,虚火内
灼津为痰
津伤→燥→热 浊唾涎沫黏稠、口渴、
盗汗
虚寒肺痿 肺气虚冷,气不化津, 气虚→寒→津涎沫清稀量多、不渴、
津反为涎 乏力
3. 病位与脏腑关联
¢核心病:肺;
¢关联脏腑、胃、(“培土生金”“金水相生”):
(胃):后之本,为肺“输布津液”——津液源,胃阴伤
肺津失养;
:气之阴可肺阴,阳可肺阳——肺的“津气”
一步耗伤。
4. 病机转化
¢虚热→虚寒:虚热肺痿久→阴损阳→转为虚寒;
¢虚寒→虚热:虚寒肺痿化热→阳损阴→转为虚热;
¢演变:肺痿久→气阴两虚、阴阳损,兼夹、痰→病
愈,可进一步发展为“虚”。
四、诊断与鉴别诊断
(一)诊断要点
1. 核心症状:咳吐浊唾涎沫(液状分泌物量多或稠或稀),咳嗽无力、气
息短促
2. 伴随症状形体瘦削神疲乏力面色㿠白/青苍热、寒等虚损表现;
3. 病史:有慢性肺系疾病(如久咳、肺痨、肺痈),久病虚;
4. 辅助检查:肺部高分辨CTHRCT肺纤维化、肺不张等“肺叶萎
)、血气分肺功能减退)有助于明确诊断
(二)与“肺痈”鉴别(核心是“虚”与“实”的区别)
维度 肺痿 肺痈
病性 本虚为主(津气亏虚) 本实为主(热壅血肉腐
摘要:

肺痿是以咳吐浊唾涎沫为主症的慢性虚损性肺系疾病病理本质为“肺叶萎弱不用”对应西医间质性肺疾病、COPD等。历史沿革上东汉张仲景首载“肺痿”病名明确核心症状提出两大病机并创制经典方剂;隋唐时期深化病机认识首次关联“久咳”与肺痿转化关系;明清时期完善肺系疾病向肺痿转化链条总结治疗要点、明确用药宜忌。病因上以“久病损肺”为主“误治津伤”为辅慢性肺疾长期迁延致肺“津气大伤”而萎;误用汗、吐、下法重亡津液也可发为肺痿。病机方面基本病机为肺脏虚损、津气大伤分虚热、虚寒证可转化、夹杂病位在肺关联脾、胃、肾重症可发展为“虚劳”。诊断需结合核心症状、伴随症状、病史及辅助检查与肺痈鉴别核心是“虚”“实”区别。辨证论治上虚热证滋阴清热生津润肺虚寒证温肺益气生津润肺。临证需调补脾肾、避忌伤津药、关注病机转化。预防调护应阻断慢性肺疾转化、增强体质、避外邪生活上护津养肺。名医验案中以炙甘草汤加味治疗肺痨久延致肺痿取得良效。

展开>> 收起<<
(本科)中医内科学-肺痿学习精要.docx

共7页,预览3页

还剩页未读, 继续阅读

/ 7
客服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