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院新华儿童儿童医学中心儿科学之小儿急性腹泻【45页】

2025-09-07 999+ 184.55KB 45 页 海报
侵权投诉
摘要:

我国在小儿腹泻病研究与控制上取得显著进展包括流行病学调查、病原监测、耐药性监测及制定统一诊断治疗方案。小儿腹泻病每年68月与1012月为两个发病高峰分别由致泻性大肠杆菌、痢疾杆菌与轮状病毒引起。急性腹泻病原多样包括细菌、病毒等。诊断依据大便性状与次数改变病程分急、迁延与慢性三类病情分轻、中、重型。病因上分感染性与非感染性腹泻。诊断时需结合病程、大便性状、季节、年龄及流行情况。腹泻机制包括细菌毒素、病原菌侵袭、渗透性腹泻与病毒作用。特别关注了产毒素大肠杆菌、轮状病毒、沙门氏菌、空肠弯曲菌、耶氏菌等多种病原。轮状病毒肠炎发病率高症状重腺病毒肠炎症状类似但较轻。急性腹泻病脱水分等渗、低渗与高渗性三类治疗需恢复血容量、补充累积损失并纠正酸碱失衡与低钾血症口服补液简便安全重度脱水等情况下需静脉补液同时需监测尿量与血电解质。

展开>> 收起<<
医学院新华儿童儿童医学中心儿科学之小儿急性腹泻【45页】.pptx

共45页,预览14页

还剩页未读, 继续阅读

/ 45
客服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