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位妊娠诊疗方案

2025-08-20 999+ 23.5KB 6 页 海报
侵权投诉
异位妊娠诊疗方案
一、病名
异位妊娠ectopic pregnancy)是孕卵在子宫腔外着床发育的
常妊娠过程,俗称“宫外孕”。以输卵管妊娠最常见占 95%,病因
常由于输卵管管腔或周围的炎症,引起管腔通畅不佳,阻碍孕卵正
常运行,使之在输卵管内停留着床发育,导致输卵管妊娠流产或破
裂。中医学古籍中未见有异位妊娠的病名记载,但在“妊娠腹痛”
“经漏”、“癥瘕”等病证中有类似症状的描述。
、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中医妇
科学》第 7 版(张玉珍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2 年)
本病临床症状常有停经史、腹痛、阴道不规则出血,根据异
位妊娠体征,结合 B 超检查即可诊断。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临床诊断指南》(中华医学会编著,
民卫出版2007 年 1 月第)、产科(第 7 版
乐杰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 年)。
1.症状:常有停经史、腹痛、阴道不规则出血;
2.体征:育龄期妇女有停经、下腹单侧隐痛,不规则阴道出血,妇
科检查:宫颈举痛,后穹窿饱满触痛,子宫后方或患侧附件扪及包
块,边界多不清楚,其大小、质地、形态随病变差异而不同。
3.辅助检查:
(1) 超声检查:子宫内不见妊娠囊,子宫内膜增厚,宫旁一侧见边界
不清、回声不均的混合性包块。
(2) 实验室检查:尿妊娠试验阳性或阴性,血β-HCG高于正常或
阴性,β-HCG倍增在48小时内常不足66%
3 腹腔镜:适用于早期及诊断困难病例,可见表面紫蓝色,腹
腔内无血或有少量血液。
(二)证候诊断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2002 年)
1.未破损期
主症:患者可有停经史反应,或有一侧下腹隐痛,或阴道出
;妇科检查可触及一侧附件有性包块、痛,妊娠试验阳
性或阳性。
舌脉正常,苔薄白脉弦滑
具备主症,结合舌脉,即可本证。
2.破损期
1休克型:输卵管妊娠破损后引起性大量出血,有休克
主症:发性下腹肛门坠感,面色四肢厥冷,或
汗淋漓恶心呕吐或不稳定,有时脉微欲绝
细数有腹及妇科检查体征。
脉象脉微欲绝
具备主症,结合脉象,即可本证
(2)稳定: 卵管妊娠破损后稳定,有
生内出血的可
主症:腹痛痛及痛,但逐渐减轻,可触及界不清
的包块,时有少量阴道出血,或头晕神疲,血压平稳
舌脉正常或苔薄白脉细缓
具备主症,结合舌脉,即可本证。
(3)包块输卵管妊娠破损后时间较长腹腔内血液
块者。
主症:腹腔血包块形,腹痛逐步减轻,可有下腹坠胀便意感
阴道出血逐渐
舌脉或正常,苔薄白脉细涩
具备主症,结合舌脉,即可本证。
、中医治疗
(一)处理
异位妊娠休克型属危症,其典型症状是
发性下腹伴肛门坠感,面色四肢厥冷冷汗淋漓
恶心呕吐稳定,有时脉微欲绝细数

标签: #异位妊娠

摘要:

异位妊娠(俗称“宫外孕”)是孕卵在子宫腔外着床发育的异常妊娠以输卵管妊娠最常见病因多为输卵管炎症。中医古籍中无此病名但有类似症状描述。诊断方面中医参照《中医妇科学》第7版根据停经史、腹痛、阴道不规则出血及B超检查诊断;西医参照《临床诊断指南》和《妇产科学》第7版结合症状、体征及辅助检查(超声、实验室检查、腹腔镜)确诊。证候诊断分为未破损期、已破损期(休克型、不稳定型、包块型)。中医治疗包括急症处理、辨证口服中药汤剂、外治法(消癥散、双柏散、灌肠方外敷或直肠滴入)等西医治疗则采用氨甲喋吟单次或分次给药必要时手术治疗。疗效评价分为痊愈、有效、无效。中医治疗对未破损期患者疗效较佳对已破损期患者疗效较差尤其是包块型疗程长消散缓慢需鼓励患者坚持治疗并早期发现、明确诊断、绝对卧床休息必要时手术。

展开>> 收起<<
异位妊娠诊疗方案.doc

共6页,预览2页

还剩页未读, 继续阅读

/ 6
客服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