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科护士的职业风险与防护措施(一)

2025-08-18
999+
13.26KB
2 页
海报
侵权投诉
精神科护士的职业风险与防护措施(一)
【摘要】精神科病人是一群特殊的群体,护理人员不仅要面对普通护理人员所面临的各种
职业风险,同时还要承受随时可能造成身心伤害的潜在危害,本文将精神科护理潜在的职
业危险因素和防护措施加以归纳,以便更好地提高精神科护士的职业安全意识。
【关键词】精神科护士职业风险防护措施
1精神科护士的职业安全现状
为了解精神科护士职业危险因素对护士造成侵害的程度,采用自制《职业危险调查表》对
本院的护士进行了调查。
对象:抽取 2010 年8月泉州市第三医院从事精神科临床护理工作的 100 名护士为调查对象。
其中女 97 名,男 3名;年龄 21~51a,平均 28.15±8.46a;护龄 1~35a,平均 9.58±6.84 年;
职称:副主任护师 6名,主管护师 30 名,护师 31 名,护士 33 名。本科生:8 名,大专生:73
名,19 名中专生
职业危险调查结果如表 1所示。
表1职业危险调查结果
调查内容遭受未遭受
是否受过不同原因的伤害 98.0%2.0%
是否曾遭受过暴力袭击 67.7%32.3%
是否遭病人或家属唾骂 96.8%3.2%
是否经历突发危险事件 15.0%85.0%
是否经受护患纠纷 0.2%99.8%
职业防护的调查结果(见表 2):80.4%的护士能正确处理针刺伤后的伤口,37.2%不知道
或部分知道针剌伤后伤口的正确处理程序;45.3%不知道或部分知道针刺伤后应采取的预
防血源性感染疾病的措施;62.5%的精神科护士认为服务对象是精神病人,传染疾病的机
会非常小。
表2职业防护调查结果
类别正确处理不正确处理
能否处理针刺伤后的伤口 80.4%19.6%
是否知道伤口的正确处理程序 62.8%37.2%
预防血源性感染疾病的措施 54.7%45.3%
传染疾病的机会 37.5%62.5%
2影响精神科护士职业安全的因素
2.1 生物性危害
精神病人与普通病人一样,可能携带或患有传染性疾病最常见的为血源性传播疾病和呼吸
道传染病。在精神科的治疗护理中,护士同样也会进行一些侵入性操作,护士若不注意个
人防护,会造成自身感染。但是调查显示护士有 62.5%的精神科护士认为精神病人传染疾
病的机会非常小,这种防护意识的薄弱会增加他们感染血源性传播疾病的几率。
2.2 物理性危害
噪音
精神科护士的非精神病性精神障碍的发生率较普通护士高,其中的原因之一是他们常常遭
受噪音的危害。精神病人的某些症状如兴奋、烦躁等会表现莫名大声叫喊或大声叫骂 ,约束
在床患者的叫骂声及用脚踢床板的击打声,使我们的工作环境非常嘈杂。相关研究表明,噪
声引起人们最重要的反应是厌烦,因为噪声能引起大脑皮层功能紊乱,使抑制和兴奋过程
平衡失调,出现头昏、失眠、易疲倦等神经衰弱表现。长期在厌烦的心理状态下会对人的
健康产生一定的危害,尤其是引起非精神病性精神障碍。
摘要:
展开>>
收起<<
精神科护士的职业风险与防护措施摘要:精神科病人作为特殊群体护理人员面临除普通职业风险外的身心伤害潜在危害。为解精神科护士职业危险因素对泉州市第三医院100名精神科护士进行调查结果显示精神科护士常遭受暴力袭击、唾骂、突发危险事件及护患纠纷。职业防护方面804的护士能正确处理针刺伤后的伤口但部分护士对伤口处理程序及预防血源性感染疾病的措施了解不足且625的护士认为精神病人传染疾病的机会小防护意识薄弱。影响精神科护士职业安全的因素包括生物性危害(如血源性传播疾病)、物理性危害(如噪音)、潜在的人身损害(如暴力攻击)、心理性危害(如精神和体力的疲溃、消极悲观心理)、护患及医务过失纠纷以及社会性危害(如社会地位低、工作不被认可)。这些因素给精神科护士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和职业风险需采取有效防护措施提高职业安全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