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静脉内瘘血栓溶栓流程

2025-08-18 999+ 19.5KB 7 页 海报
侵权投诉
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栓塞药物溶栓操作规范
一、适应症
1、动静脉内瘘通路内急性血栓形成;
2、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排除血管严重钙化引起的闭塞。
二、禁忌症
1、近期活动性出血、存在黑便、血尿、痔疮出血等
2、手术后、消化性溃疡或出血,严重颅内出血;
3、内瘘术后 2周内;
4、近期拟进行手术治疗、有创检查;
5、尿激酶药物过敏;
6、内瘘血栓形成部位存在巨大的动脉瘤;存在严重的栓塞风险;
7、内瘘血栓形成部位存在严重感染;
8、内瘘流出道严重狭窄(内瘘直径小于 0.25cm);
9、其他。
三、溶栓操作方法
1、术前评估
1)了解病史,血管通路使用情况,基线评估、日常评估及动态评估的结果(透析
血流量,动静脉压,超声报告),通路既往史。内瘘失功原因,内瘘失功的时间等。
透析中、后的血压,内瘘拔针后压迫时间和压迫力度等。
物理评估:视诊内瘘堵塞的位置,触诊内瘘震颤消失或只有搏动,听诊内瘘杂音
消失。
辅助检查:彩色多普勒超声仪。超声下明确动静脉内瘘血栓堵塞的部位,血栓
大小,长度,是否存在血管结构性异常(动脉瘤,血管狭窄,血管钙化)等。
2)评估患者近期的化验结果,血常规、生化和凝血指标,并再次进行抽血检测。
3)评估患者是否合并糖尿病,冠心病,心脏术后,放置心脏起搏器等。
4),
意书后,方可进行内瘘溶栓治疗。
2、用物准备与药物选择
药物:低分子肝素,尿激酶,喜疗妥、生理盐水;
耗材:5ml 注射器,50ml 注射器,5-8 号头皮针,延长管,注射泵,胶布,无菌纱
,治疗巾采血针,抽血试管(血常规、凝血指标和生化)
辅助仪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等。
3、操作方法
方法一
1)遵医嘱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 4000-5000U,连用 3天。
2)5ml 注射器抽取生理盐水连接 7号头皮针,排气。在超声引导下,选择
近动脉吻合口端血管或血栓形成起始部位进针,30~45 度角穿,针尖斜面向
,顺着血流方向进针针尖抵达血栓部位(超声下确针头位置)
3)置尿激10 万单生理盐水 5ml,采用脉冲式方法进行注尿激酶,
15 缓慢推,进行保暖,理疗,按摩15 ,复推,方法同前,
注药后15 评估一次内瘘;
4)超声下判断内瘘溶栓情况,遵医嘱推荐尿激酶使用30-50 万单,
日用量超过 100 万单位。
方法二
1)同方法一 1)2)
2)遵医嘱尿激酶 25-75 万单位溶于生理盐水 12.5-50ml(1.5-2 万单
/m),连接延长管后安装量泵,注时间 2-4 小时,注药后15
评估一次内瘘;
3)日用量超过 100 万单位。
方法三
5cm,尿,穿(
流或顺血流方向进针)+动脉吻合口端血管或血栓前端穿刺(顺血流方向进针)
摘要:

《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栓塞药物溶栓操作规范》摘要如下:1适应症与禁忌症:适应症包括动静脉内瘘通路急性血栓形成且超声检查排除血管严重钙化。禁忌症涵盖近期活动性出血、手术或严重颅内出血、内瘘术后2周内、尿激酶过敏、巨大动脉瘤、严重感染、流出道严重狭窄等。2溶栓操作方法:术前需评估患者病史、血管通路、化验结果及合并症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准备低分子肝素、尿激酶等药物及注射器、超声仪等耗材。操作方法包括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超声引导下穿刺、尿激酶推注或泵入并密切观察内瘘情况。血栓长度超过5cm时采用双针法。3溶栓观察要点:给予心电监护密切监测血压、心率观察内瘘震颤、杂音恢复情况穿刺部位有无出血、肿胀等并评估患者疼痛、出血等症状。4并发症及处理:包括疼痛、皮下瘀血、出血、药物过敏及栓塞等需根据情况暂停溶栓或给予相应治疗。5溶栓后的评估与处理:成功标准包括内瘘杂音、震颤恢复超声检查血流通过等;失败标准为尿激酶泵入完毕仍未溶通等。6健康宣教与随访:包括控制血压、血脂口服抗凝药物制定穿刺计划定期复查超声控制干体重严格控制内瘘拔针后按压等。

展开>> 收起<<
动静脉内瘘血栓溶栓流程.doc

共7页,预览3页

还剩页未读, 继续阅读

/ 7
客服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