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内科护理常规-修订

2025-08-19
999+
78.5KB
18 页
海报
侵权投诉
神经内科护理常规
神经内科疾病一般护理常规
一、常规护理
1.心理护理 :了解患者生活、工作情况,消除患者对疾病的紧张、恐惧心理,告诉患者
情绪对疾病的影响,采取积极的防治措施。
2.活动指导 :出血性脑血管病的患者急性期应绝对卧床,床头抬高 15°~30°,偏瘫患
者,保持肢体功能位,合理摆放良姿位,给予被动肢体康复训练。
3.饮食 : 给予高蛋白(各种肉类、蛋类、鱼类、豆类、香菇等)、低脂饮食(如脱脂奶 、
去油肉汤等,每日脂肪含量限于 40g 以下),昏迷或吞咽因难者可行鼻饲。
二、专科护理
1.加强瘫痪的患者的基础护理,避免压疮、肺部感染及泌尿系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禁用
热水袋,以防烫伤。
2.眩晕的患者卧床休息。
3.癫痫发作的患者及时保护病人,专人守护,防止意外发生。
4.体温高的患者应及时物理降温,必要时可行人工冬眠低温疗法。
5.消化道出血者,遵医嘱给予止血剂,严重腹胀者可行胃肠减压。
6.呼吸肌麻痹者,备好气管切开包、呼吸机等,必要时行人工辅助呼吸。
【健康指导】
1.环境 :病室温、湿度适宜,室内经常通风,保持空气新鲜。
2.康复指导 : 卧床患者肢体保持功能位,根据病情被动活动肢体;能下床活动的患者,
应正确进行肢体功能锻炼。四肢活动灵活的患者应加强户外活动。
3.心理指导 :保持情绪稳定,避免激动、恐惧、紧张等心理。
4.药物指导:严格执行医嘱,告诉患者药物的副作用。
5.行为指导:告诉患者导致并发症的易感因素,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如限制探视,戒烟、
戒酒等。
6 出院指导:居室经常通风,空气新鲜;生活规律,避免劳累,合理饮食与锻炼;加强康
复锻炼(如语言与肢体功能锻炼);定期复诊,如出现血压等生命体征变化、肢体无力、
手指麻木、眩晕、口齿不清等症状时及时就诊。
一、脑梗死护理常规
题目:脑梗死护理常规 文件类型:护理常规
制定日期:2013 年8月制定部门:神经内科
修订日期:2017 年8月 修订次数:1次
【概念】
脑梗死乂称缺血性脑卒中,是指各种原因所致脑部血液供应障碍, 导致脑组织缺血、缺
氧性坏死,出现相应神经功能缺损。
【护理评估】
1.言语是否清楚,能否与人进行有效的交流。
2.主观上对疾病的反应是焦虑、悲观,还是平静。
3.日常活动是否受限。
【护理措施】
常规护理
1、急性期卧床休息,头偏向一侧。
2、密切观察瞳孔、意识及生命体征及肢体活动的变化,血压过高(收缩压>220mmHg,舒
张压 120-140mmHg)要及时通知大夫,给予相应的处理。
3、持续低流量吸氧。
4、吞咽功能正常患者给予低盐、低脂、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轻度吞咽困难患者,给
予半流质糊状饮食。有意识障碍及吞咽困难者给予鼻饲流质。并做好口腔护理,床旁备吸
引装置,如果病人呛咳、误吸或呕吐,及时清理口鼻分泌物和呕吐物,保持呼吸道通畅,
预防窒息和吸入性肺炎。
5、对有尿潴留患者,应给予留置尿管,会阴护理每日 2 次,预防泌尿系感染,注意观察
尿量、尿色及性质的变化。
6、遵医嘱给药,观察药物的疗效及副作用,应用甘露醇时,应快速滴入,输液期间观察
穿刺部位有无红肿,渗出,防止甘露醇等药液外渗引起局部坏死及静脉炎 ,并观察有无血
尿;口服阿司匹林应注意有无黑便;使用改善循环的药物,低分子右旋糖酐,静脉滴入速
度宜慢,注意有无过敏反应;抗凝、扩血管及溶栓治疗过程中,注意有无原有症状加重或
出现新症状,警惕梗死范围扩大、出血、栓子脱落;抗凝药皮下注射在腹部脐周 5cm 以外,
注射后多按压等。
7、根据病情,每两小时翻身一次,拍背(无禁忌时),鼓励做有效的咳嗽咳痰,防止压
疮、感染等并发症发生。双下肢尽量避免输液,以免增加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风险。
8、中枢性高热的病人可身下置冰毯,头置冰袋(应用冰毯冰帽时应防止冻伤),降低脑
代谢,保护脑细胞。
9、给予心理安抚和支持,鼓励积极治疗。
10、尽早进行肢体功能和语言康复训练。
11.告知家属陪护,预防跌倒/坠床、拔管、烫伤等意外事件,告知患者使用完摇床手柄后,
立即还原至原位,避免绊倒,教育正确起床的方式,平躺 30 秒,坐30 秒,站立 30 秒,再
行走,预防体位性低血压。
瘫痪肢体的护理
1.避免患肢受压,勿对患肢进行冷敷和热敷,以防冻伤和烫伤。
2.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加强患肢被动活动,由肢体远端向近端按摩患肢(每日 2~3 次,
每次20~30 分钟),并使用气压泵治疗,促进血液循环,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
3.保持肢体功能位,妥善摆放良姿位,根据病情发展的不同阶段进行相应的康复锻炼,减
少后遗症。早期康复干预(病人意识清楚,生命体征平稳,病情不再发展后 48h即可进
行)包括:重视患侧刺激;保持良姿位;体位变换(患侧卧位、仰卧位、健侧卧位);床
上运动训练(Bobath 握手、选择性伸髋、关节被动运动、起坐训练)。
静脉溶栓护理
观察患者有无过敏反应;监测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的变化,溶栓前应将血压控制在
185/105 mm Hg 以下,泵入 RT-PA 开始后要监测血压,最初 2 小时内 15 分钟 1 次,随后6
小时内 30 分钟 1次,以后1次/h,直至24 h,如收缩压≥180 mm Hg 或舒张压≥100mm
Hg,应增加血压监测次数,并及时通知医生,药物泵入完毕,记录时间,记录患者意识、
肌力、言语变化;严格监测凝血酶和凝血酶原时间,注意有无出血倾向。随时记录,以便
掌握动态变化,尽早发现可能出现的并发症。
【健康教育】
1.环境:创造一个安静整洁、空气清新的环境,保证患者的身心能得到充分的休养。
2.饮食指导
(1)给予低盐(钠盐<2g/d或酱油<10ml)、高蛋白(各种肉类、蛋类、鱼类、豆类、香
菇等)、低脂饮食(如脱脂奶、去油肉汤等,每日脂肪含量限于 40g 以下)、粗纤维素饮
食(韭菜、芹菜、黄豆芽等蔬菜及水果,或玉米、番薯等粗粮)。
(2)戒烟酒。
3.日常活动
(1)劳逸结合,避免过度劳累。
(2)做力所能及的事,增强其自我照顾能力。
4.心理指导:保持平静的心态,避免情绪激动,多与大家交流,减轻精神压力。
5.医疗护理措施的配合
(1)教会家属协助病人进行瘫痪肢体的康复,出院后坚持功能锻炼。
(2)提醒病人避免诱发因素,控制血糖、血脂、血压,定期进行复查。
二、脑出血护理常规
题目:脑出血护理常规 文件类型:护理常规
制定日期:2013 年8月制定部门:神经内科
修订日期:2017 年8月 修订次数:1次
【概念】
脑出血指原发性非外伤性脑实质内的出血,也称自发性脑出血。
【护理评估】
1、意识障碍:病人意识是否清楚,能否回答问题,回答是否正确。判断力、计算力是否常。
2、语言沟通障碍:与病人沟通有困难,失语、说话困难。能听懂不能表达。
3、偏瘫:影响活动,用肌力0~5 级表示。
4、了解实验室等检查结果,如血糖、血脂、CT、MRI 等
【护理措施】
常规护理
1.活动:为避免出血,加重或再出血,忌行走或头部剧烈运动,应卧床 2~4 周。有躁动现
象,给予加床挡,必要时使用约束带或给予镇静药,使其安静。
摘要:
展开>>
收起<<
神经内科护理常规摘要神经内科护理涵盖心理护理、活动指导及饮食管理。心理护理旨在消除患者紧张、恐惧强调情绪对疾病的影响;活动指导中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急性期需绝对卧床偏瘫患者保持肢体功能位;饮食方面提供高蛋白、低脂饮食昏迷或吞咽困难者行鼻饲。专科护理包括瘫痪患者基础护理预防并发症禁用热水袋;眩晕患者卧床休息;癫痫发作时专人守护;高热患者物理降温;消化道出血者遵医嘱止血;呼吸肌麻痹者备好急救设备。针对具体疾病如脑梗死需卧床休息密切观察生命体征给予低盐低脂高蛋白饮食进行康复训练;脑出血患者需绝对卧床控制血压预防并发症;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需绝对卧床避免血压增高预防再出血;急性脊髓炎、吉兰巴利综合征等也有相应的护理常规。健康教育强调环境舒适、饮食合理、活动适度、心理稳定及遵医嘱用药以促进患者康复预防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