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血性心肌病临床路径

2025-08-19 999+ 22.06KB 9 页 海报
侵权投诉
缺血性心肌病临床路径
一、缺血性心肌病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 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缺血性心肌病患者(ICD-10
I25.501),由冠心病引起的严重心肌功能失常的心肌病
(由缺血性功能障碍及冬眠心肌所致的心力衰竭,广泛心
肌纤维化,多次心肌梗死单独或联合产生的症状),不包
括孤立的室壁瘤和与冠状动脉病变有关的其它结构异常或
并发症如乳头肌功能失常(二尖瓣关闭不全),室间隔穿
孔和心律失常等。
(二) 诊断依据。
根据《冠心病》(陈在嘉高润霖编著,人民卫生出版
社)《Bround 心脏病学》(陈灏珠译第十版)相关章节。
1临床症状:心绞痛,劳累性呼吸困难,严重者可有端坐
呼吸和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等急性左心衰竭的症状。晚期
可有外周水肿和腹胀等症状。
2体征:查体可见颈静脉充盈,肺部音,心界扩大,
外周水肿,多可闻及收缩期杂音、奔马律。
3辅助检查:
ECG:可见窦性心动过速,室早、房颤,同时常有 ST-
T异常和陈旧性心肌梗死的异常 Q波,。
X线:左室或全心扩大,肺淤血,间质水肿,肺泡性肺
水肿或胸膜渗出。
超声心动图检查:可见心脏扩大,左室舒张末径增大,
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还可见右室增大和心包积液。
放射性核素检查:可见心脏扩大,室壁运动障碍及射血
分数的下降。可检测到存活的冬眠心肌。
心导管检查:冠脉造影可见冠脉多支血管弥漫性病变
(几乎 100%累及前降支),左心室造影可见左心室增大,
左室舒张末期压力增加,射血分数下降及二尖瓣反流等。
(三) 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为由冠心病引起的严重心肌功能失常的缺血
性心肌病患者(ICD-10I25.501)。
2.除外孤立的室壁瘤和与冠状动脉病变有关的其它结构
异常或并发症如乳头肌功能失常(二尖瓣关闭不全),室
间隔穿孔和心律失常等。
3.如患有其他非心血管疾病,但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
理(检查和治疗),也不影响第一诊断时,可以进入路径。
(四) 标准住院日。
标准住院日为 714
(五) 住院期间的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 1 )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隐血;
2)血气分功能、功能、电解质、血、血
、血心肌损伤标记物血功能、感染性疾病
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D-体、脑钠肽
3)胸部影学检查、心图、24h 图、超
声心动图。
4)心肌缺血评估,冬眠心肌的检测。
5)冠状动脉造影检查。
2.根据患者情况可查:
1红细胞沉C-应蛋白或高C-应蛋白
2四肢血压 ABI
(六) 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
根据《冠心病》(陈在嘉高润霖编著,人民卫生出版
社),《Bround 心脏病学》(陈灏珠译第十版)、
2014 中国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相关章节。
治疗:吸测,心图检查,血氧饱度监测,
出入管理,1.5-2L/限钠<2g/
药物治疗:
1. 尿药物对于钠潴留患者、急性心力衰
竭的患者早期应用利尿控制肺淤血和外周水肿,明显
改善症状。
2. 洋地黄类药物对于改善心功能有是对尚
有心肌储备能力的心肌作用更明显而且对于控制患者
的室性心律失常(包括房颤等)也有一价值
3. 血管扩张:可以降心脏的前负荷减轻肺淤血
的症状,降心脏后负荷增加心虽然从长看对
高存活预后影响不著,但对于缺血性心肌病急性
心力衰竭和性心力衰竭急性加重的患者,临床应用后
摘要:

缺血性心肌病临床路径摘要:一、标准住院流程:1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缺血性心肌病(ICD10:I25501)由冠心病引发不包括孤立室壁瘤等并发症。2诊断依据:参考《冠心病》与《Bround心脏病学》结合临床症状(如心绞痛、呼吸困难)、体征(如颈静脉充盈、肺部啰音)及辅助检查(如ECG、X线、超声心动图、放射性核素、心导管检查)进行诊断。3进入路径标准:符合上述诊断无严重并发症非心血管疾病不影响第一诊断者可进入路径。4标准住院日:714天。5检查项目:包括血常规、尿常规、血气分析、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冠状动脉造影等。6治疗方案:依据相关指南进行一般治疗、控制心肌缺血症状无其他需住院合并症时可出院。7变异及原因:病情危重、合并多器官衰竭或严重并发症时路径可能变异。二、临床路径表单:记录患者基本信息、住院与出院日期、诊疗工作、医嘱及护理工作。诊疗工作涵盖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心电图评价、诊疗方案确定等。医嘱包括长期医嘱与临时医嘱涉及重症监护、药物治疗等。护理工作包括重症护理常规、健康宣教、病情观察等。

展开>> 收起<<
缺血性心肌病临床路径.docx

共9页,预览3页

还剩页未读, 继续阅读

/ 9
客服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