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瘫患者输液管理

2025-08-19
999+
309KB
10 页
海报
侵权投诉
今天我们学习的内容是关于偏瘫患者的
输液及体位管理,首先学习的是:
偏瘫患者静脉输液管理
任何导致大脑损伤的原因都可引起偏瘫,脑血
管病是引起偏瘫最常见的原因。颅脑外伤、脑血管畸
形、脑动脉瘤、脑肿瘤、脑内感染、脑变性病及脱髓
鞘病均可出现偏瘫。急性期多采用脱水、降压、扩张
血管、保护脑细胞等对症支持治疗,药物以静脉输注
为主,临床上由于输注液体较多,输液时间较长,加
上患者常伴有意识障碍、烦躁等症状,患者、家属及
护士习惯采用患肢输液。
正常情况下,静脉回流主要靠血液与心脏之间
的压力差,以及肌肉收缩对血管壁的挤压力。当骨骼
肌收缩时,肌肉和肌肉内的深静脉受挤压,加速血液
回流至心脏,而当骨骼肌松弛时,深静脉压力降低,
促使血液从浅静脉流入深静脉。由于静脉壁较薄,弹
性差,这种挤压作用对于静脉回流尤为重要。若肢体
瘫痪,肌肉收缩活动减弱或停,肌肉对静脉血管失去
了挤压力,从而导致静脉回流障碍。脑卒中偏瘫患者,
肢体失去神经支配,收缩力明显减弱,使患侧肢体静
脉回流明显受阻。
因静脉输液而使瘫痪肢体的活动受到长时间的
限制,使静脉管壁紧张性减低,对静脉挤压作用减小,
导致大量静脉血液积滞在患肢上,加上患侧运到感觉
功能障碍,很多患者静脉输液时习惯于面向输液侧卧
位,长时间压迫输液肢体,肩部活动受限和腕关节被
牵拉,都进一步加重了血液循环障碍。
另外,当肢体偏瘫后,失去了神经支配,偏瘫
侧肢体可继发营养代谢障碍,削弱了对血管舒缩功能
的调节作用,使收缩及舒张反应变得迟疑,也可导致
静脉血回流速度减慢。由于患侧血液循环障碍,氧分
压降低,加上输液中各种药物理化因素影响使局部代
谢产物堆积(CO2、H、腺苷等)和组胺增多,使毛
细血管通透性增加从而加重肢体水肿发生,也影响了
静脉回流。
由于上述原因,使血液不能较快地返流回心脏
而淤滞于静脉中的血液增多,静脉管腔内的压力也随
之增大,液体很容易被挤压到血管壁外同,滞留于组
织间隙中,于是便产生了水肿。容易产生输液渗漏及
静脉炎(输液渗漏判断标准:溶液不滴,回血减少或
消失,注射局部肿胀、疼痛。静脉炎判断标准:沿静
脉走行出现多条索状红线,局部组织发红、肿胀、灼
热。)
据临床观察,患侧肢体输液渗漏率高于健侧肢
体,患侧肢体输液渗漏原因是静脉回流障碍,由此造
成整个肢体水肿,并波及掌指关节及各手指,使患肢
功能活动严重受限。健侧输液渗漏大多为局部性液体
渗漏,原因主要是针头穿破血管壁引起皮下组织局限
性水肿,一般不影响肢体功能。患肢输液时液体滞留
于局部静脉的时间比健侧延长,可导致静脉炎发生。
此外,穿刺所造成的静脉壁损伤时,也可造成局部炎
症。过去我们为瘫痪患者输液治疗,往往认为患肢不
能活动,易于固定,输液过程中发生渗漏机率小,这
既利于患者和家属,又方便了我们的工作。临床观察
结果表明,瘫痪肢体输液不仅发生渗漏和并发静脉炎
机会明显增多,还因长时间输液使肢体处于被动状态,
使患者放弃了主动和被动运动锻炼,错过了实施早期
康复的最佳时机,这不仅加重了肢体肿胀的发生,更
影响了肢体功能的恢复。因此,临床工作中,瘫痪患
者输液要选用健侧肢体。
我们护士姐妹们多多少少都会知道禁止在瘫肢
输液,但是因为我们科的病人都为脑外伤后的,病情
急、危、重意识都呈昏迷状况,使我们在执行过程中,
不能够很准确的判断出病人是否出现了瘫痪。这就要
求我们护理人员具备有更强的判断力。现在我们就学
习一下偏瘫的检查诊断方法:
摘要:
展开>>
收起<<
今天学习了偏瘫患者的输液及体位管理。偏瘫多由脑血管病等导致大脑损伤引起急性期治疗药物以静脉输注为主。但患肢静脉回流因肌肉收缩减弱而受阻长时间输液及体位不当会加重血液循环障碍易致水肿、输液渗漏及静脉炎。临床观察显示患侧肢体输液渗漏率高于健侧且易导致静脉炎影响肢体功能恢复。因此偏瘫患者输液应选用健侧肢体。同时偏瘫检查诊断包括面部、肢体、肌张力、病理反射及特有姿势检查。体位护理对偏瘫患者至关重要正确体位摆放可预防骨骼肌畸形、褥疮及循环功能异常。具体包括:房间布置需使患侧受到最大刺激;仰卧位时双侧肩关节、患侧上肢、臀部及下肢需正确固定;患侧卧位和健侧卧位也有特定要点;床上与轮椅坐姿时下背部、躯干、臀部及上肢也需正确摆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