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瘫GMFM粗大运动功能评定表(88项)

2025-08-19
999+
96KB
4 页
海报
侵权投诉
项 目
得 分
第一次评估 第二次评估 第三次评估
仰 卧 位与俯 卧 位(17 项) 0 1 2 3 0 1 2 3 0 1 2 3
1.仰卧位:头正中位,最大限度左右对称转动头部
2.仰卧位:双手于正中位,双手合拢
3.仰卧位:抬头 45 度
4.仰卧位:右侧髋、膝关节在生理活动范围内屈曲
5.仰卧位:左侧髋、膝关节在生理活动范围内屈曲
6.仰卧位:伸出右上肢、手,越中线抓玩具
7.仰卧位:伸出左上肢、手,越中线抓玩具
8.仰卧位:向右侧翻身到俯卧位
9.仰卧位:向左侧翻身到俯卧位
10.俯卧位:竖直抬头
11.肘支撑俯卧位:竖直抬头,肘部伸展,胸部离开床面
12.肘支撑俯卧位:右前臂水平支撑躯体,左上肢充分向前伸直
13.肘支撑俯卧位:左前臂水平支撑躯体,右上肢充分向前伸直
14.俯卧位:向右侧翻身到仰卧位
15.俯卧位:向左侧翻身到仰卧位
16.俯卧位:使用四肢向右侧旋转 90 度
17.俯卧位:使用四肢向左侧旋转 90 度
得分 得分 得分
坐 位(20 项) 0 1 2 3 0 1 2 3 0 1 2 3
18.仰卧位:检查者握婴儿双手,自行牵拉成坐位,头部能控制
19.仰卧位:向右侧翻身到坐位
20.仰卧位:向左侧翻身到坐位
21.坐于垫子上:检查者支撑胸部,头部保持正中位 3 秒钟
22.坐于垫子上:检查者支撑胸部,头部保持正中位 10 秒钟
23.用上肢支撑坐于垫子上,保持 5 秒钟
24.坐于垫子上:没有上肢支撑,保持 3 秒钟
25.坐于垫子上:身体前倾触摸玩具后,不用上肢支撑恢复坐位
26.坐于垫子上:触摸右后方 45 度玩具后恢复坐位
27.坐于垫子上:触摸左后方 45 度玩具后恢复坐位
28.右侧坐:没有上肢支撑,保持 5 秒钟
29.左侧坐:没有上肢支撑,保持 5 秒钟
30.坐于垫子上:有控制的从坐位趴成俯卧位
31.足向前坐于垫子上:向右侧转成四点支撑位
32.足向前坐于垫子上:向左侧转成四点支撑位
33.坐于垫子上:不使用上肢帮助,躯体旋转 90 度
34.坐于椅凳上:不使用上肢和足支撑,保持 10 秒钟
35.站立位:从站位坐到凳子上
36.坐在地板上:从地板上坐到凳子上
37.坐在地板上:从地板上坐到椅子上
得分 得分 得分
爬 和 跪(14 项) 0 1 2 3 0 1 2 3 0 1 2 3
38.俯卧位:向前方腹爬 1.8 米
39.四点支撑位:用手与膝支撑身体,保持 10 秒钟
40.四点支撑位:从四点位到坐位,不用手支撑
41.俯卧位:转成四点支撑位,用手、膝负重
42.四点支撑位:右上肢前伸,手高于肩
43.四点支撑位:左上肢前伸,手高于肩
44.四点支撑位:向前爬行或拖行 1.8 米
45.四点支撑位:向前交替性四点爬 1.8 米
46.四点支撑位:用手和膝/脚四点爬上 4 级台阶
47.四点支撑位:用手和膝/脚后退爬下 4 级台阶
48.坐垫子上:使用上肢支撑转成高跪位,不用上肢支撑,保持 10 秒钟
49.高跪位:使用上肢支撑转成右膝半跪,不用上肢支撑,保持 10 秒钟
50.高跪位:使用上肢支撑转成左膝半跪,不用上肢支撑,保持 10 秒钟
51.高跪位:双膝行走 10 步,不用上肢支撑
得分 得分 得分
标签: #脑瘫
摘要:
展开>>
收起<<
这是一份关于患儿运动功能评估的详细记录包含仰卧位与俯卧位(17项)、坐位(20项)、爬和跪(14项)、站立(13项)以及走、跑、跳(24项)五个部分的评估内容各部分均进行了三次评估。评估项目细致入微涵盖了患儿从仰卧、俯卧到坐立、爬行、跪姿再到站立、行走、跑跳等全方位的运动能力。每次评估均以03分的评分标准进行打分分数越高代表患儿在该项运动能力上的表现越好。评估记录中详细列出了每次评估的具体得分但未提供患儿的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及诊断信息。通过三次评估可观察患儿运动功能的发展变化。评估结果以原始分和总百分比的形式呈现便于医生对患儿的运动能力进行量化分析和跟踪评估以制定更精准的康复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