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梗死临床路径及诊疗规范

2025-08-19 999+ 33.5KB 6 页 海报
侵权投诉
脑梗死临床路径
脑梗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急性脑梗死(ICD-10I63)。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2014(中
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制定,中华神经科杂志
2015;48:246-257
1. 急性起病;
2. 损(
语言障碍等),少数为全面神经功能缺损;
3. 时间
血性病灶时),或持续 24 h 以上(当缺乏影像学责任病灶
时);
4. 排除非血管性病因;
5. CT/MRI 排除脑出血
(三)治疗方案选择依据。
《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2014(中华医
2015;48:246-257
1.一般治疗:维持呼吸循环功能,监测控制体温、血压、
血糖
2.改善脑血循环治疗: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如溶栓、
血管介入、抗血小板、抗凝、降纤、扩容等方法
3.神经保护剂:结合患者具体情况选择
4.中医中药:结合具体情况选择
5.并发症处理:监测控制脑水肿及颅内压增高,必要时
选择手术;癫痫防治;感染及褥疮防治、深静脉血栓防治;
6.早期营养支持及康复治疗
7.根据个体情况启动二级预防措施
(四)标准住院日为 7-10 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 第一诊断必须符合脑梗死疾病编码(ICD-10
I63)。
2.
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
以进入路径。
(六)住院后检查项目。
1.必需检查的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
2)肝功能、肾功能、心肌酶谱、电解质、血糖、血
脂、凝血功能、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梅毒、艾
滋病等);
3)胸部 X线片、心电图;
4)颈部动脉血管超声;经颅多普勒超声(TCD
其他颅内血管检查(MRACTA 等)
5CTMRI+DWI
加权成像)。
2.根据具体情况可选择的检查项目:

标签: #脑梗死

摘要:

脑梗死临床路径摘要:本路径适用于第一诊断为急性脑梗死(ICD10:I63)的患者。诊断依据《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4》包括急性起病、局灶神经功能缺损等症状并排除非血管性病因及脑出血。治疗方案选择依据同一指南涵盖一般治疗、改善脑血循环、神经保护剂、中医中药、并发症处理、早期营养支持及康复治疗并根据个体情况启动二级预防措施。标准住院日为710天。进入路径需符合脑梗死疾病编码且其他疾病不影响路径实施。住院后需进行血常规、尿常规等必需检查并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其他检查。治疗药物选择依据指南包括溶栓、抗血小板、抗凝、降纤、扩容、神经保护、中药及降低颅内压等药物。出院标准为病情稳定且无需要住院治疗的并发症。变异情况包括病情危重需手术、颈动脉狭窄需干预、病情危重需转入ICU或手术治疗以及其他系统疾病加重导致住院时间延长。路径表单详细记录了住院期间的主要诊疗工作、重点医嘱及病情变异记录。

展开>> 收起<<
脑梗死临床路径及诊疗规范.doc

共6页,预览2页

还剩页未读, 继续阅读

/ 6
客服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