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出血临床路径及诊疗规范

2025-08-19 999+ 26.5KB 5 页 海报
侵权投诉
脑出血临床路径
脑出血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脑出血(ICD10I61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中国脑出血诊治指南(2014
1.床表现:急性起病,出现头痛伴或不伴意识障碍,
并伴有局灶症状和体征者。
2.头颅 CT 证实脑内出血改变。
(三)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
根据中国脑出血诊治指南(2014
1.般治疗:卧床休息,维持生命体征和内环境稳定,
防治感染。
2.控制血压。
3.控制脑水肿、降低颅内压。
4.控制体温。
5.防治癫痫。
6.必要时外科手术。
7.早期康复治疗。
(四)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日为 14-21 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脑出血。
2.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
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
进入路径。
(六)住院后检查的项目。
1.必需检查的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
2电解脂、
等);
3)头颅 CT 、心电图。
2. 根 据 具 体 情 况 可 选 择 的 检 查 项 目 : 头 颅
MRICTAMRA DSA穿于血
病脑出血者)。
(七)选择用药。
1.神经保护剂:结合患者具体情况选择
2.脱水药物:甘露醇、甘油果糖、速尿等。
3.降压药物:结合患者具体情况选择。
4.缓泻药:乳果糖、酚酞片、番泻叶等。
5.
癫痫发作及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药物。
6.继发于出血性疾病的脑出血酌情应用止血药
7.根据实际情况选用胰岛素、抑酸剂等对症治疗药物。
(八)监测神经功能和生命体征。
1.生命体征监测。
2.NIHSS 卒中量表和 GCS 量表评分。
(九)出院标准。

标签: #脑出血

摘要:

脑出血临床路径摘要脑出血临床路径适用于第一诊断为脑出血(ICD10:I61)的患者。诊断依据包括急性起病、头痛伴或不伴意识障碍、局灶症状和体征以及头颅CT证实的脑内出血改变。治疗方案根据中国脑出血诊治指南(2014)制定涵盖一般治疗、控制血压、脑水肿、体温防治癫痫必要时外科手术及早期康复治疗。标准住院日为1421天。进入路径标准要求第一诊断必须符合脑出血其他疾病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且不影响路径实施。住院后必需检查血常规、尿常规、肝肾功能等可选检查包括头颅MRI、CTA等。用药选择包括神经保护剂、脱水药物、降压药物等。监测神经功能和生命体征包括生命体征监测和NIHSS、GCS量表评分。出院标准为病情稳定且无住院治疗并发症。变异情况包括病情危重需转入ICU、辅助检查结果异常、病情加重出现并发症以及既往疾病加重等此时需退出路径。临床路径表单详细记录了轻症患者住院第1天至第1521天的诊疗工作、重点医嘱及病情变异记录。

展开>> 收起<<
脑出血临床路径及诊疗规范.doc

共5页,预览2页

还剩页未读, 继续阅读

/ 5
客服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