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中国胰腺癌综合诊治指南(全文版)

2025-08-26
999+
923.5KB
34 页
海报
侵权投诉
2020 版:中国胰腺癌综合诊治指南(全文版)
世界范围内胰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呈上升趋势[1]。2019 年美
国癌症协会发布的数据显示,美国胰腺癌新发病例数男性居第 10 位、女
性居第 9 位,死亡率居恶性肿瘤第 3 位[2]。中国国家癌症中心最新统
计数据亦证实,胰腺癌居中国城市男性恶性肿瘤发病率的第 8 位,居大
城市(如北京、上海)人群恶性肿瘤死亡率的第 6 位[3-4]。
目前胰腺癌的诊治现状依然严峻。在肿瘤学新理念的推动下,近年来
其临床诊疗水平取得明显进步:(1)除手术、化疗、放疗等传统治疗外,
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在胰腺癌综合诊治中取得进展。如针对胚系
BRCA1/2 基因突变的晚期胰腺癌患者,可在一线铂类药物有效的基础上
采 用 多 聚 ADP 核 糖 多 聚 酶 [ poly ( ADP-ribose )
polymerase,PARP]抑制剂进行维持治疗;针对高度微卫星灶不稳定
性 ( microsatelliteinstability-high , MSI-H ) 或 错 配 修 复 缺 失
(deficiency of mismatch repair,dMMR)的晚期胰腺癌患者,在二
线治疗中推荐使用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等。多种治疗方式的联合应用是未
来 肿 瘤 治 疗 的 趋 势 。 ( 2 ) 多 学 科 协 作 诊 疗 ( multidisciplinary
therapy,MDT)模式广泛普及,并贯穿诊疗全程。围绕根治性手术开
展的术前新辅助或转化治疗,已成为交界可切除或局部进展期胰腺癌治
疗的常态化选择,并逐渐应用于可切除胰腺癌;而针对晚期胰腺癌的序
贯治疗或一线治疗有效后的维持治疗模式,亦在进行探索和尝试中。
(3)临床试验的开展和多中心跨区域合作为胰腺癌新药研发和方案优化
提供了高级别的循证医学证据。截至 2019 年 10 月,ClinicalTrials.gov
官方网站上登记的胰腺癌临床试验超过 1 000 项,同时 Citeline 信息平
台上公布的胰腺癌新药开发项目达到 4 000 多项。国内外基于多中心、
大数据的临床研究呈显著增多态势。
在上述背景下,中国抗癌协会胰腺癌专业委员会在《胰腺癌综合诊治
指南(2018 版)》的基础上,结合近年来胰腺癌的诊治进展,更新并颁
布《中国胰腺癌综合诊治指南(2020 版)》,为我国胰腺癌综合诊治工
作提供进一步指导。
胰腺癌的诊断
胰腺癌起病隐匿,早期症状不典型,常表现为上腹部不适、腰背部痛
消化不良或腹泻等症状,易与其他消化系统疾病混淆。患者出现食欲减
退、体重下降等症状时多属中晚期表现。
一、胰腺癌危险因素及筛查方法
1.年龄:胰腺癌发病与年龄密切相关。随着世界范围内人口老龄化程
度加剧,胰腺癌发病率呈升高态势[5]。
2.吸烟:吸烟是胰腺癌首要的危险因素[1]。
3. 遗 传 及 家 族 史 : 对 ( 1 ) 存在 胰 腺 癌 易 感 基 因 , 如
ATM、BRCA1、BRCA2、CDKN2A、MLH1、MSH2、MSH6、EPCA
M、PALB2、STK11、TP53 等致病或可能致病的胚系突变;(2)家族
内具有胰腺癌病史(一级或二级亲属)的个体,推荐开展早期筛查
[6]。
4.其他:高脂饮食、体重指数超标、酗酒、罹患糖尿病或慢性胰腺炎
等亦与胰腺癌发病有关[7-9]。
二、实验室检查
1. CA19-9 是目前最常用的胰腺癌诊断标志物,具有以下特点:
(1)血清 CA19-9>37 U/ml 时,诊断胰腺癌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
78.2%和 82.8% [10]。(2)约10%的胰腺癌患者呈 Lewis 抗原阴性,
该类患者 CA19-9 不升高,需结合其他肿瘤标志物如 CA125和(或)癌
胚抗 原 ( carcinoembryonic antigen , CEA)等协助诊断[11 ] 。
(3)血清 CA19-9 升高者,排除胆道梗阻或胆道系统感染等因素后,应
高度怀疑胰腺癌。
2.血糖变化亦与胰腺癌发病或进展有关:(1)中老年、低体重指数、
无糖尿病家族史的新发糖尿病者,应警惕胰腺癌的发生。(2)既往长期
罹患糖尿病、短期出现血糖波动且难以控制者,亦应警惕胰腺癌的发生。
(3)前瞻性研究结果显示,空腹血糖每升高 0.56 mmol/L,胰腺癌发病
风险增加 14%[12]。
3.近 年 来 诸多 新 型 生 物标 志 物 , 如 外 周 血
microRNA、ctDNA、cfDNA、外泌体内Glypican-1 等[13-18],被
尝试用于胰腺癌的诊断、疗效评估及随访;一些来源于胆汁、胰液、尿
液、粪便的生物学标志物亦被证实具有潜在临床应用前景[19-20];某
些异常微生物如肠道或牙周菌群[21],被发现与胰腺癌早期发生有关,
上述检测手段尚未被高级别证据证实,仍需进一步积累数据及经验。
三、影像学检查
摘要:
展开>>
收起<<
2020版:中国胰腺癌综合诊治指南(全文版)世界范围内胰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呈上升趋势[1]。2019年美国癌症协会发布的数据显示,美国胰腺癌新发病例数男性居第10位、女性居第9位,死亡率居恶性肿瘤第3位[2]。中国国家癌症中心最新统计数据亦证实,胰腺癌居中国城市男性恶性肿瘤发病率的第8位,居大城市(如北京、上海)人群恶性肿瘤死亡率的第6位[3-4]。目前胰腺癌的诊治现状依然严峻。在肿瘤学新理念的推动下,近年来其临床诊疗水平取得明显进步:(1)除手术、化疗、放疗等传统治疗外,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在胰腺癌综合诊治中取得进展。如针对胚系BRCA1/2基因突变的晚期胰腺癌患者,可在一线铂类药物有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