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基层合理用药指南

2025-08-26
999+
34KB
20 页
海报
侵权投诉
2020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基层合理用药指南(完整版)
一、疾病概述
(一)定义
肺源性心脏病简称肺心病,是由于呼吸系统疾病导致右心室结构
和/或功能改变的疾病,肺血管阻力增加和肺动脉高压是其中的
关键环节。主要临床症状是除原有支气管、肺和胸廓疾病的各种
症状和体征外,逐步出现肺、心功能障碍以及其他脏器功能损害
等的表现[1,2]。
(二)诊断与鉴别诊断
肺心病的诊断可根据以下思路进行:
1.病史:
慢性咳嗽、咳痰、喘息等呼吸系统疾病病史(原发于肺血管的疾
病如特发性肺动脉高压、栓塞性肺动脉高压等可无相应病史)。
2.主要症状:
活动后呼吸困难、乏力和劳动耐力下降等。
3.主要阳性体征:
颈静脉充盈或怒张、听诊肺动脉瓣区第二心音(P2)亢进、下肢
水肿或有腹水。轻症患者体征可不明显。
4.辅助检查:
如心电图、胸部 X 线、超声心动图等有助于诊断肺心病。
肺心病应与冠心病、风湿性心脏病、原发性心肌病等疾病相鉴别。
(三)疾病严重程度分层
肺心病根据起病缓急和病程长短,可分为急性肺心病和慢性肺心
病两类;慢性肺心病根据临床表现分为缓解期和急性加重期。在
我国 80%~90%的慢性肺心病继发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2]。
二、药物治疗原则
肺心病不同分类分期的治疗原则不同。急性肺心病主要见于急性
肺栓塞,或高度怀疑为急性肺栓塞导致的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
其处理主要是针对急性肺栓塞的治疗[3,4]。社区等基层医疗卫生
机构无条件诊治,应紧急转诊至上级医院。慢性肺心病的治疗主
要目的为减轻症状、改善生命质量和活动耐力、减少急性加重发
作次数、提高患者生存率,分为缓解期治疗和急性加重期治疗。
本指南主要针对慢性肺心病缓解期的药物治疗。
(一)缓解期治疗
1.积极改善基础支气管/肺疾病,延缓基础疾病进展。对于具有
明显气流受限的患者,使用吸入性糖皮质激素(ICS)联合长效
β2 受体激动剂(LABA)和/或长效 M 受体阻滞剂(LAMA)吸
入,即 ICS+LABA、ICS+LAMA 或ICS+LABA+LAMA 。 药 物
治疗推荐见表 1。
表 1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缓解期药物治疗推荐
2.若患者咳痰较多且不易咳出,可口服祛痰药,如溴己新、氨
溴索或乙酰半胱氨酸等。
3.增强免疫功能,预防感染,加强康复锻炼、家庭氧疗、戒烟
等[7]。
(二)急性加重期治疗
对于急性加重期的患者,最好留院观察或住院治疗,建议转至上
级医疗卫生机构进行治疗。治疗原则为积极控制急性加重的诱发
因素,通畅呼吸道,改善呼吸功能,纠正缺氧和 /或二氧化碳潴
留,控制心力衰竭,防治并发症。
三、治疗药物
(一)布地奈德/福莫特罗粉吸入剂
1.药品分类:
平喘药。
2.用药目的:
用于肺心病具有明显气流受限的患者的抗炎平喘治疗。
3.禁忌证:
对布地奈德、福莫特罗或吸入乳糖(含少量牛乳蛋白质)有过敏
反应者禁用。
4.不良反应及处理:
摘要:
展开>>
收起<<
2020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基层合理用药指南(完整版)一、疾病概述 (一)定义肺源性心脏病简称肺心病,是由于呼吸系统疾病导致右心室结构和/或功能改变的疾病,肺血管阻力增加和肺动脉高压是其中的关键环节。主要临床症状是除原有支气管、肺和胸廓疾病的各种症状和体征外,逐步出现肺、心功能障碍以及其他脏器功能损害等的表现[1,2]。(二)诊断与鉴别诊断肺心病的诊断可根据以下思路进行:1.病史:慢性咳嗽、咳痰、喘息等呼吸系统疾病病史(原发于肺血管的疾病如特发性肺动脉高压、栓塞性肺动脉高压等可无相应病史)。2.主要症状:活动后呼吸困难、乏力和劳动耐力下降等。3.主要阳性体征:颈静脉充盈或怒张、听诊肺动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