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肝硬化门静脉血栓管理专家共识

2025-08-26
999+
42.5KB
22 页
海报
侵权投诉
2020 年肝硬化门静脉血栓管理专家共识(完整版)
摘要
门静脉血栓是肝硬化常见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当前,国内外尚无专门针
对肝硬化门静脉血栓管理的指南或共识。本专家共识基于最新研究证据
和国内专家共识意见,系统阐述了肝硬化门静脉血栓的流行病学、对肝
硬化预后的影响、危险因素、影像学检查、诊断、病情评估和治疗策略 ,
以进一步规范肝硬化门静脉血栓的临床诊疗实践。
门静脉血栓(portal vein thrombosis,PVT)是指门静脉主干和(或)
门静脉左、右分支发生血栓,伴或不伴肠系膜静脉和脾静脉血栓形成。
急性 PVT 易导致肠系膜缺血,甚至肠坏死等严重不良结局;慢性 PVT 可
导致门静脉闭塞或门静脉海绵样变性,继发门静脉高压。肝硬化患者
PVT 发病隐匿,常在体格检查或筛查肝癌过程中偶然被发现,需要与恶
性肿瘤导致的癌栓鉴别。由于肝硬化本身存在凝血功能障碍和出血风险
的矛盾,肝硬化 PVT 患者的抗凝治疗难以实施。尽管越来越多的研究表
明抗凝治疗可促进门静脉再通,改善肝功能,但肝硬化 PVT 患者抗凝治
疗的最佳时机和药物仍未确定。有些医院已将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
(transjugular intrahepatic portosystem shunt,TIPS)用于肝硬化
PVT 的治疗,但其具体适用人群有待商榷。迄今为止,国内外尚无专门
针对肝硬化 PVT 管理的指南或共识。因此,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肝
胆疾病学组牵头,邀请国内致力于该领域的相关专家共同参与讨论和修
改,历时1 年余,撰写完成本专家共识,以规范肝硬化 PVT 的临床诊治。
本专家共识重点参考并分析样本量大且有代表性的原创性研究和 meta 分
析结果。
一、肝硬化 PVT 的流行病学
共识意见 1:PVT 是肝硬化的常见并发症之一。
肝硬化患者 PVT 患病率为5%~20%[1-2],年发病率为3%~17%[3-6]。
由于不同研究纳入肝硬化患者的性别、年龄、病因、临床表现、肝功能
严重程度和诊断方法各异,报道的患病率和发病率差异也较大。在 2 项
以Child-Pugh A 级患者为主的队列研究中,PVT 的 1 年、3 年累积发病
率分别为 4.6%、8.2%和3.7%、7.6%[3-4]。在另外2 项以Child-Pugh
B或C 级患者为主的队列研究中,PVT 的 1 年累积发病率分别为 16.4%
和17.9%[5-6]。国内多中心、回顾性研究表明,伴有急性失代偿事件的
肝硬化患者 PVT 患病率高于无急性失代偿事件的肝硬化患者(9.36% vs.
5.24%)[7]。这些研究结果均表明 PVT 是肝硬化患者的常见并发症,且
与肝功能损害严重程度相关。
二、PVT 对肝硬化预后的影响
共识意见 2:PVT 影响肝硬化患者预后。
PVT 可能增加肝硬化患者远期死亡、出血、腹水、急性肾损伤和肝移植
术后死亡的风险[8-9]。临床医师需结合PVT 分期、严重程度和范围评价
其对肝硬化患者预后的影响。PVT 和肝功能不全的严重程度是影响肝硬
化患者预后的潜在因素。Senzolo 等[10 ]发现抗凝治疗后未再通的 PVT
仅增高Child-Pugh B和C 级患者的病死率;而纳入 Child-Pugh A和B
级患者的研究显示,PVT 并不会增加肝硬化失代偿事件和死亡的风险
[3]。因此,PVT 可能主要影响肝功能较差的肝硬化患者的预后。若PVT
蔓延至肠系膜静脉,将增加肝硬化患者肝移植的手术难度。
三、肝硬化 PVT 的危险因素
菲尔绍(Virchow)静脉血栓形成的三要素包括血流缓慢、局部血管损伤
和血液高凝状态[11],也适用于解释肝硬化 PVT 的形成机制。
(一)门静脉血流速度降低
共识意见 3:门静脉血流速度降低与肝硬化 PVT 风险密切相关。
标签: #肝硬化
摘要:
展开>>
收起<<
2020年肝硬化门静脉血栓管理专家共识(完整版)摘要门静脉血栓是肝硬化常见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当前,国内外尚无专门针对肝硬化门静脉血栓管理的指南或共识。本专家共识基于最新研究证据和国内专家共识意见,系统阐述了肝硬化门静脉血栓的流行病学、对肝硬化预后的影响、危险因素、影像学检查、诊断、病情评估和治疗策略,以进一步规范肝硬化门静脉血栓的临床诊疗实践。门静脉血栓(portalveinthrombosis,PVT)是指门静脉主干和(或)门静脉左、右分支发生血栓,伴或不伴肠系膜静脉和脾静脉血栓形成。急性PVT易导致肠系膜缺血,甚至肠坏死等严重不良结局;慢性PVT可导致门静脉闭塞或门静脉海绵样变性,继发门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