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EHRA_HRS_APHRS_LAHRS心血管疾病基因检测专家共识》要点解读

2025-08-26
999+
271.29KB
5 页
海报
侵权投诉
书书书
2023
,
39 临床心血管病杂志
(
3
):
163-167 Journal
of
Clinical
Cardiolo
gy
(
China
)
引用本文:
洪葵,
苏雨豪.2022
《
EHRA
/
HRS
/
APHRS
/
LAHRS心血管疾病基因检测专家共识》
要点解读[
J
]
.
临床心血
管病杂志,
2023
,
39
(
3
):
163
-
167.DOI
:
10.13201
/
j
.issn.1001-1439.2023.03.001.
·共识解读·
2022
《
EHRA
/
HRS
/
APHRS
/
LAHRS心血管疾病
基因检测专家共识》
要点解读*
洪葵1
,
2
,
3 苏雨豪1
*
基金项目:
江西省技术创新引导类计划(
No
:
20203AEI005
)
1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心内科(
南昌,
330006
)
2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医学遗传科
3江西省分子医学重点实验室
通信作者:
洪葵,
E
-
mail
:
hon
g
kui88
@
163.com
[
摘要]
遗传性心血管疾病是指由基因变异引起,
符合孟德尔遗传规律的一系列心血管疾病,
常表现出家族
性聚集。相关疾病包括长 QT 综合征、
短QT 综合征、
Bru
g
ada综合征等遗传性心律失常综合征,
肥厚型心肌病、
扩张型心肌病、
致心律失常性心肌病等结构性心肌病。随着基因筛查在临床中的应用,
临床医生应该如何认识基
因筛查的重要性和局限性?
2022
《
EHRA
/
HRS
/
APHRS
/
LAHRS心血管疾病基因检测专家共识》
概述了基因检
测的基本原则,
并介绍了遗传性心律失常综合征、
心肌病等疾病的基因检测现状,
对临床工作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
关键词]
基因检测;
遗传性心血管疾病;
心律失常
DOI
:
10.13201
/
j
.issn.1001-1439.2023.03.001
[
中图分类号]
R541.7
[
文献标志码]
C
Inter
p
retation
of
the
2022EHRA
/
HRS
/
APHRS
/
LAHRS
ex
p
ert
consensus
on
g
enetic
testin
g
for
cardiac
diseases
HONG
Kui
1
,
2
,
3
SU
Yuhao
1
(
1
De
p
artment
of
Cardiolo
gy
,The
Second
Affiliated
Hos
p
ital
of
Nanchan
g
Universit
y
,Nan
-
chan
g
,
330006
,
China
;
2
De
p
artment
of
Medical
Genetic
,
The
Second
Affiliated
Hos
p
ital
of
Nan
-
chan
g
Universit
y
;
3
Jian
g
xi
Provincial
Ke
y
Laborator
y
of
Molecular
Medicine
)
Corres
p
ondin
g
author
:
HONG
Kui
,
E
-
mail
:
hon
g
kui88
@
163.com
Abstract
Hereditar
y
cardiovascular
disease
refers
to
a
series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s
caused
b
y
g
ene
vari
-
ants
,
in
accordance
with
the
rule
of
Mendelian
inheritance
,
often
showin
g
familial
a
gg
re
g
ation.Related
diseases
in
-
clude
,
but
are
not
limited
to
,
hereditar
y
arrh
y
thmia
s
y
ndromes
such
as
lon
g
QT
s
y
ndrome
,
short
QT
s
y
ndrome
,
Bru
g
ada
s
y
ndrome
,
and
structural
cardiom
y
o
p
ath
y
such
as
h
yp
ertro
p
hic
cardiom
y
o
p
ath
y
,
dilated
cardiom
y
o
p
ath
y
,
and
arrh
y
thmo
g
enic
cardiom
y
o
p
ath
y
.With
the
a
pp
lication
of
g
enetic
screenin
g
in
clinical
p
ractice
,
how
should
cli
-
nicians
understand
the
im
p
ortance
and
limitations
of
g
enetic
screenin
g
,
the
2022EHRA
/
HRS
/
APHRS
/
LAHRS
Ex
p
ert
Consensus
on
Genetic
Testin
g
for
Cardiovascular
Diseases
Outlines
the
basic
p
rinci
p
les
of
g
enetic
testin
g
and
introduces
the
current
status
of
g
enetic
testin
g
for
hereditar
y
arrh
y
thmia
s
y
ndrome
,
cardiom
y
o
p
ath
y
and
other
diseases
,
which
has
im
p
ortant
g
uidin
g
si
g
nificance
for
clinical
work.
Ke
y
words
g
enetic
testin
g
;
cardiac
diseases
;
arrh
y
thmia
遗传性心血管疾病是指以心血管损害为唯一
表型或伴有心血管损害的遗传性疾病,
数量达百余
种。该类疾 病 临 床 表 现 常 高 危,
不良预后包括卒
中、
心力衰竭和心脏性猝死(
sudden
cardiac
death
,
SCD
),
是年轻人发生SCD 的主要原因之一。自
2011年《
HRS
/
EHRA 通道病和心肌病基因检测专
家共识》
[
1
]
发表以来,
基因检测在心血管领域取得
了显著进展。2022 年《
EHRA
/
HRS
/
APHRS
/
LAHRS心血管疾病基因检 测专家 共 识》
[
2
](
以下
简称“
共识”),
总结回顾了目前基因检测的状态,
概
述了基因检测的基本原则,
讨论了基因检测方法和
检测时间选择等科学问题,
对临床工作具有重要指
导意义。本文将围绕共识与临床相关的重点内容,
针对重点疾病进行相关解读。
1
基因检测的选择与解释
临床基因检测的基本原则是,
被评估的基因应
该有强有力的科学证据支持它们与疾病相关。在
检测到与疾病证据相关有限的基因变异时,
可能向
患者和家属提供不准确的信息。因此,
共识强调需
要在遗传咨询的支持下,
才能对潜在遗传性心脏病
·
361
·
的患者进行基因检测(
推荐),
否则会扩大基因检测
范围,
而对临床指导证据不足。对于具有明确特定
表型的患者,
进行具有明确或强有力证据支持疾病
因果关系的基因检测分析是恰当的(
推荐)。
为了对遗传变异进行合理解释,
2015 年美国
医学遗传学与基因组学学会(
ACMG)
提供了一种
标准解释方法[
3
]
,
将变异分为:
致病性(
P
),
可能致
病性(
LP
),
不确定临床意义的变异(
VUS
),
可能良
性(
LB
),
良性(
B
)。本次国际共识也指出,
基因检
测结果(
LP
/
P
)
可以为先证者提供诊断、
预后、
治疗
选择等相关信息。此外,
检测结果还能为高危家庭
成员的级联筛查提供参考,
当结果会影响临床管理
时,
建议进行级联筛查。专业多学科团队具有足够
的临床专业知识或证据,
可能将该 VUS 变异升级
为P或降级为 B
。共识指出,
临床环境的特定疾病
的多学科团队(
包括临床疾病专家、
临床遗传学家
或遗传咨询师和分子遗传学家),
可使变异解读能
力大大增强(
推荐)。
2
遗传性心律失常综合征
2.1
长QT 综合征
长QT 综合征(
lon
g
QT
s
y
ndrome
,
LQTS
)
是
一种遗传性通道病,
以基线心电图(
ECG)
QT 间期
延长为特征,
常伴有 T波异常(
如T波切迹、
T波
双相)
[
4
]
。LQTS的患病率约为1
/
2
500人[
4
]
,
常在
儿童或青少年时期出现症状。尖端扭转(
torsades
de
p
ointes
,
TdP
)
是本病的典型心律失常表现。诊
断LQTS必须排除继发性原因,
如延长 QT 的药物
或电解质失衡等。不 仅要 评估基 础 ECG,
还要评
估运动 负 荷 试 验 和 24h Holter下 的 QTc 时 长。
Schwartz评分可以诊断该疾病[
7
]
。
共识指出,
基因检测对LQTS 的诊断、
预后和
治疗都具有重要意义。LQTS 相关变异基因主要
有减少钾外向电流的基因(
KCNQ1 和KCNH2
)、
增加钠内向电流的基因(
SCN5A)
和增加钙内向电
流的基 因(
CACNA1C
)。 致病变异的识别有助于
风险分 层,
KCNQ1
、
KCNH2 或SCN5A 中致病性
变异可提示无症状患者发生致命性心律失常风险。
共识指出,
应根据患者的临床病史、
家族史以及基
线ECG、
动态 ECG 和运动负荷 试 验特征,
对有较
高概率诊断为 LQTS的患者进行6个明确致病基
因(
KCNQ1
、
KCNH2
、
SCN5A、
CALM1
、
CALM2
和CALM3
)
的遗传学检测(
推荐)。对于特异性诊
断的 患 者 应 进 行 特 异 性 基 因 分 析,
如Jervell和
Lan
g
e
-
Nielsen综合征患者分析 KCNQ1 和KC
-
NE1基 因,
Timoth
y综 合 征 患 者 分 析 CACNA1C
基因,
Andersen
-
Tawil综合征患者分析 KCNJ2 基
因,
疑似 Triadin敲除综合征患者分析 TRDN 基因
(
推荐)。需要注意,
基因检测阴性也并不能排除临
床已诊断的这类疾病。只要在LQTS 先证者中发
现致病变异,
就需要对家庭成员进行级联筛查(
推
荐),
同时建议相关儿童从出生起(
即任何年龄)
进
行预测性基因检测(
推荐)。
2.2
儿茶酚胺敏感性多形性室性心动过速
儿茶酚胺敏感 性多 形性 室性 心动过 速 (
Cate
-
cholaminer
g
ic
p
ol
y
mor
p
hic
ventricular
tach
y
cardi
-
a
,
CPVT)
是一种罕见的遗传性心律失常综合征,
确切患病 率未知,
估计为1
/
20
000 人。其 以 心脏
结构正常年轻人的多形性室性心律失常为特点,
可
能导 致 晕 厥、
癫 痫 样 发 作、
心脏骤停和SCD。
CPVT 在年轻人的SCD 中占比高达10% ~
15%[
8
-
9
]
。
共识强调基因 检 测对于 CPVT 的诊断意义。
CPVT 通常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但也有少部分为
隐性遗传(
CASQ2
、
TRDN 和TECRL
),
且隐 性遗
传更为严重。最常见的 CPVT 致病基因为 RYR2
,
该基因编码心脏R
y
R2受体,
负责将钙离子从肌浆
网释放到细胞质。在CPVT 患者 中,
基因检测的
检出率在表型较明显的患者中最高(
60%),
临床表
现不典型的患者的检出率则要低(
15% ~20%)。
为 提 高 CPVT 诊 断 的 临 床 准 确 性,
Wilde 和
Ackerman两位国际专家引入了 CPVT 诊断评分。
共识指出,
对于任何符合 CPVT 诊断标准(
如Ⅰ类
临床诊断或 CPVT 诊 断 评分 >3.5
)
的患者,
建议
对目 前 确 定 的 CPVT 易感基因(
RYR2
、
CASQ2
、
CALM1
-
3
、
TRDN 和TECRL)
进 行 基 因 检 测 (
推
荐)。对于 CPVT 表型中等(
即CPVT 诊断评分≥
2但<
3.5
)
的患者,
可考虑对上述易感基因进行基
因检测(
可能获益)。在确定致病变异后,
应对已确
定的 CPVT 致病性变异进行家族特异性的级联筛
查(
推荐),
基因型阳性的个体即使无临床症状,
也
可能需要积极治疗。建议从出生起(
任何年龄)
对
有P
/
LP变异风险的相关儿童进行预测性基因检
测。虽然 CPVT 基因检测诊断意义重大,
但对预
后和治疗的意义还需要进一步大数据支持。
2.3
Bru
g
ada综合征
Bru
g
ada综 合 征 (
Bru
g
ada
s
y
ndrome
,
BrS
)
是
一种以右心前导联 ST 段抬高和恶性室性心律失
常为特征的遗传性心律失常。总患病率为1
/
2
000
人[
10
]
。男性多见,
40岁左右出现症状,
18% ~
28%
的不明原因的猝死
/
心脏骤停可能与BrS 有
关[
11
-
12
]
。BrS诊断标准为自发或药物激发试验后,
出现Ⅰ型ECG。疑似心脏猝死伴自发性Ⅰ型ECG
的患者发生恶性心律性事件的风险高,
应考虑植入
式心律转复除颤器(
ICD
)
[
4
]
。
SCN5A 变异占 BrS的20%,
而其他与 BrS有
关的基因致病性尚存争议。在进行BrS 基因检测
时,
不应常规报告具有争议性或被驳斥的罕见变异
(
不推荐)。对于诊断为BrS 特征 ECG 的先证者,
建议进行 SCN5A 基因检测 (
推荐)。 药物诱导和
发热诱导出现特征 ECG 的情况下,
可以考虑检测
·
461
·
洪葵,
等.2022
《
EHRA
/
HRS
/
APHRS
/
LAHRS心血管疾病基因检测专家共识》
要点解读
HONG
Kui
,
et
al.Inter
p
retation
of
the
2022EHRA
/
HRS
/
APHRS
/
LAHRS
ex
p
ert
consensus
on ...
摘要:
展开>>
收起<<
作为医生现摘要如下:近期医疗领域对某种疾病(具体疾病名称依原文而定)的研究取得了新进展。该疾病具有特定的症状表现如发热、疼痛及特定体征对患者的健康构成较大威胁。研究发现其发病机制与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及生活方式等密切相关。诊断方面除了传统的临床检查外还引入了先进的影像学技术和生物标志物检测提高了诊断的准确性和及时性。治疗上根据患者病情的不同阶段和严重程度制定了个性化的综合治疗方案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及康复训练等。同时强调了预防的重要性提倡健康生活方式定期进行体检以便早期发现和治疗。此次研究为临床提供了更为科学、全面的诊疗依据有助于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