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uchenne型肌营养不良多学科管理专家共识

2025-08-25 999+ 991.5KB 21 页 海报
侵权投诉
Duchenne 型肌营养不良多学科管理专家共识
    Duchenne 型肌营养不良(Duchenne muscular 
dystrophy,DMD)是由抗肌萎缩蛋白基因的致病性变异所导致的一种
可治疗性 X-连锁隐性遗传性肌病,其致病基因简称为 DMD 基因。该病
的发病率在存活男婴中为 1/5000(1/3599-1/9337),中国大陆为
1/4560。DMD 基因的致病性变异引起多种抗肌萎缩蛋白亚型的异常表
达,肌肉亚型的阴性表达或显著下降导致了肌营养不良的发生发展,表
达于脑组织、心肌、视网膜、肾脏、周围神经等组织的多种亚型的异常
表达,导致部分患者还伴有其他器官系统的受累表现,出现认知功能受
损、行为障碍、消化功能障碍以及心肌病等。对患者的多系统损害进行
多学科的评估和相应的综合管理,可以延长 DMD 患者独立行走的时间和
生存期,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DMD 治疗效果是多种方法的累积效应,
需要患者及护理者的知晓和配合,以达到治疗效果的最大化。为此,本
协作组的儿科、神经内科、呼吸内科、心脏内科、骨科/脊柱外科、康复
医学科专业的专家,共同制定我国 DMD 管理共识,协助各省市建立
DMD 医联体管理方案。
对 DMD 患者的诊断及多学科管理主要涉及到临床资料的采集、注册
登记、辅助检查的安排以及治疗方法的选择。
一、 临床表现
    根据患者肢体无力的表现以及伴随的其他器官系统损害,病情进展
可分为五个阶段,分别是症状前期、早期独走期、晚期独走期、早期不
能独走期以及晚期不能独走期(图 1)。
    症状前期:多数患者出现运育迟缓,可伴有不同程度静止
神发育迟滞或认知功能受损,、独走的时间儿延跑步慢
不能连续跳跃腓肠开始出现部分患者平卧位坐困难
    早期独走期:患者一在 5 前发病,多数3-4 岁开始出现肢体
无力的症状,进该期。表现为上台力、力、跑步缓
Gowers´征阳性、下蹲后足跟不能着地腓肠大以及双膝腱反射
减弱或消。在运功能的上升期,患者的病情相对定,有一定的
,随出现平台,行走姿势异常,摇摆呈鸭步腰椎开始
跟腱挛缩,踮脚尖
    晚期独走期:一7岁后病情进展加速,进该期。临床特点是不
上楼梯,不能完成 Gowers´征,不能跑步跟腱挛加重;部分患者
可出现膝关节挛缩,数患者可能出现髋关节半脱位脱位
    早期不能独走期:患者下肢肌力继续下降,常在 9-10 岁丧失
立行走能力,数患者在 8 岁丧失独立行走能力,进该期。患者还
可以短距离扶行、独扶站髋关节出现半脱位脱位膝关节挛
加重肘关节开始挛缩,出现脊柱侧弯腓肠逐渐萎缩。
    晚期不能独走期:常在 14-15 岁后不能独双上肢活动开始
,进该期。开始出现心肌病和呼吸功能障碍,发病早,呼吸
脏功能损害越明显,进行性的呼吸肌无力发生无效咳嗽低通气
睡眠呼吸紊乱,最可致呼吸衰竭。多数患者因呼吸或心力衰竭在 30
摘要:

Duchenne型肌营养不良多学科管理专家共识  Duchenne型肌营养不良(Duchenne muscular dystrophy,DMD)是由抗肌萎缩蛋白基因的致病性变异所导致的一种可治疗性X-连锁隐性遗传性肌病,其致病基因简称为DMD基因。该病的发病率在存活男婴中为1/5000(1/3599-1/9337),中国大陆为1/4560。DMD基因的致病性变异引起多种抗肌萎缩蛋白亚型的异常表达,肌肉亚型的阴性表达或显著下降导致了肌营养不良的发生发展,表达于脑组织、心肌、视网膜、肾脏、周围神经等组织的多种亚型的异常表达,导致部分患者还伴有其他器官系统的受累表现,出现认知功能受损、行为障碍、消化...

展开>> 收起<<
Duchenne型肌营养不良多学科管理专家共识.doc

共21页,预览7页

还剩页未读, 继续阅读

/ 21
客服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