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硬化腹水治疗指南

2025-08-25
999+
38.5KB
26 页
海报
侵权投诉
肝硬化腹水治疗指南
肝硬化腹水的治疗指南 1.0 简介:
腹水是肝硬化的主要并发症, 10 年随访的患者中发生率 50%
左右, 腹水的发生对肝硬化的自然史是一个重要的标志, 多与两
年的 50%的死亡率相关, 并且提示治疗抉择中需要考虑肝移植。
大多数(75%)的腹水患者患有肝硬化, 其他包括恶性肿瘤
(10%)、 心率(3%)、 结核(2%)、胰腺炎(1%)和其他少见疾病。
在英国, 肝硬化及其并发症的真实的发病率尚不清楚, 死亡率
已经由 1993 年的 6/10 万升高到 2019 年的 12.7/10 万。
普通人群中大约 4%存在肝功能异常,其中 10~20%具有三个
常见的慢性肝病(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酒精性肝病、 慢性丙型肝
炎)中的一种, 10~20 年后会进展为肝硬化。
随着酒精性和非酒精性肝病的增多, 预计之后不久肝病的负荷
会急剧增加, 肝硬化的并发症也会不可避免的增加。
近年来肝硬化腹水的治疗发生了很多改变, 本指南的目的是促
进全英国一致的临床诊疗。
本指南的资料来自广泛的文献搜索, 包括随机对照研究、 系统
回顾、 前瞻性/回顾性研究,有时也包括一些专家委员会的报告。
推荐意见的分级参照牛津循证医学中心的证据分级标准, 本指
南预计每 3年进行校正。
2.0 定义:
以下概念参照国际腹水俱乐部的定义:
不复杂的腹水:
即腹水无感染, 不会形成肝肾综合症, 分级如下:
1 级(轻度):
腹水仅仅经超声检查探及; 2级(中度):
腹水导致腹部中度的、 对称的膨隆; 3级(大量):
腹水导致明显的腹部膨隆。
难治性腹水:
即不能被动员, 或者在治疗后(如治疗性腹腔穿刺)很快复发,
包括两个亚型:
① 利尿剂抵抗型腹水:
腹水对饮食钠盐限制和加强的利尿治疗无效(螺内酯 400mg/d,
呋塞米 160mg/d, 至少一周, 钠盐限制低于 90mmol/d, 即
5.2g 盐/d); ②利尿剂难治型腹水:
腹水治疗无效, 因为利尿剂诱发的并发症使不能使用常规的有
效剂量。
3.0 腹水形成的发病机制:
腹水形成的发病机制的详细描述不在本指南的范围之内, 有两
个关键因素:
水钠潴留和门脉高压(窦性)。
3.1 门脉高压的作用:
门脉高压增加肝窦的静水压, 使液体容易漏出至腹腔。
没有肝硬化的窦前性门脉高压患者很少形成腹水。
因此, 孤立性慢性肝外门静脉闭塞患者或非肝硬化性门脉高压
者(如遗传性肝纤维化), 不会形成腹水, 除非由于消化道出血等
原因导致肝功能损害。
相反, 导致窦后性门脉高压的急性肝静脉血栓形成通常伴有腹
水形成。
门脉高压是肝硬化肝脏结构改变的后果, 使内脏血流量增加。
胶原沉积的逐步增加和结节形成, 改变了肝脏的正常血管结构,
增加门脉血流的阻力。
由于 Disse 间隙内的胶原形成, 肝窦的扩张性减弱, 从而对
门脉系统的静水压产生影响, 近年来的研究表明激活的肝星状细胞
可以动态的调节肝窦张力, 继而影响门脉压。
肝窦内皮细胞组成一种极端的多孔膜, 几乎对大颗粒完全通透,
例如血浆蛋白。
不过内脏毛细血管的孔径要比肝窦小 50~100 倍。
因此, 肝脏内经肝窦的渗透压梯度为 0, 而内脏循环为0.8~
0.9(最大值的80%~90%)。
该两极之间血浆渗透压梯度可以减少血浆白蛋白浓度改变对经微
血管液体交换的影响。
因此, 旧的概念中腹水形成继发于血浆渗透压的降低的观点是
错误的, 血浆白蛋白对腹水形成速度的影响很小。
标签: #肝硬化
摘要:
展开>>
收起<<
肝硬化腹水治疗指南肝硬化腹水的治疗指南1.0简介:腹水是肝硬化的主要并发症,10年随访的患者中发生率50%左右,腹水的发生对肝硬化的自然史是一个重要的标志,多与两年的50%的死亡率相关,并且提示治疗抉择中需要考虑肝移植。大多数(75%)的腹水患者患有肝硬化,其他包括恶性肿瘤(10%)、心率(3%)、结核(2%)、胰腺炎(1%)和其他少见疾病。在英国,肝硬化及其并发症的真实的发病率尚不清楚,死亡率已经由1993年的6/10万升高到2019年的12.7/10万。普通人群中大约4%存在肝功能异常,其中10~20%具有三个常见的慢性肝病(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酒精性肝病、慢性丙型肝炎)中的一种,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