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诊治专家共识

2025-08-25 999+ 171KB 15 页 海报
侵权投诉
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诊治专家共识
    为规范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食管、胃底曲张静脉破裂出血的诊断与
治疗,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门静脉高压症学组特组织有关专家编制本
共识,旨在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一个基本的规范。
门静脉压力的评估
    最常用方法是肝静脉压力梯度(hepatic venous pressure 
gradient,HVPG),重复性和可信性高,正常范围是 3-5 mmHg(1 
mmHg=0.133 kPa),≥12 mmHg 是形成静脉曲张和(或)出血的阈
值。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gastroesophagealvarices,GOV)出血及预测
静脉曲张最常见的部位见于食管下段 2-5 cm 处,且易发生破裂出
血。近 50%门静脉高压症患者可出现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其程度与肝
功能损害的严重程度有关。肝功能 Child-Pugh 分级 A 级患者仅 40%有
静脉曲张,Child-Pugh C 级患者则为 85%。肝储备功能分级见表 1。
    HVPG<12 mmHg 时不会形成静脉曲张;HVPG≥12 mmHg 时,
易形成静脉曲张。当 HVPG≥20 mmHg 时则易发生早期再出血(入院第
一周复发出血)或不可控制的大出血,而且 1 年内病死率较高。未经治
疗的患者约 60%会发生迟发性再出血,多在上次出血后 1-2 年内发生。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分级与分型
食管静脉曲张分为轻、中、重 3 级。
    轻度(G1):食管静脉曲张呈直线形或略有迂曲,无红色征。
    中度(G2):食管静脉曲张呈直线形或略有迂曲,有红色征或食管
静脉曲张呈蛇形迂曲隆起但无红色征。
    重度(G3):食管静脉曲张呈蛇形迂曲隆起,且有红色征或食管静
脉曲张呈串珠状、结节状或瘤样(不论是否有红色征)。
胃底静脉曲张也可分为 3 型。
    1 型静脉曲张(GOV1):最常见,表现为连续并沿胃小弯伸展至胃
食管交界处以下 2~5 cm,这种静脉曲张较直;
    2 型静脉曲张(GOV2):沿胃底大弯延伸,超过胃食管结合部,通
常更长、更迂曲或贲门部呈结节样隆起;
    3 型静脉曲张(GOV3):既向小弯侧延伸,又向胃底延伸。
孤立胃静脉曲张(IGV)不伴有食管静脉曲张,可分为 2 型。
    1 型(IGV1):位于胃底,迂曲交织,呈串珠样、瘤样和结节样等;
    2 型(IVG2);罕见,常位于胃体、胃窦或者幽门周围。
注意:若出现 IGV1 胃底静脉曲张时,需排除脾静脉受压或血栓形成。
摘要:

《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诊治专家共识》由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门静脉高压症学组编制旨在规范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食管、胃底曲张静脉破裂出血的诊断与治疗。主要内容如下:1门静脉压力评估:肝静脉压力梯度(HVPG)是常用方法正常范围35mmHg12mmHg是形成静脉曲张和(或)出血的阈值。2曲张静脉特点: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最常见于食管下段其程度与肝功能损害严重程度有关。HVPG12mmHg易形成静脉曲张20mmHg易早期再出血且1年内病死率高。3分级与分型:食管静脉曲张分轻、中、重3级胃底静脉曲张分3型孤立胃静脉曲张分2型。4诊断与评估:诊断依据食管胃十二指肠镜(EGD)检查。术前通常需行CTA或MRPVG评估。5预防与治疗:一级预防:预防曲张静脉进展和破裂出血根据静脉曲张程度和出血风险使用非选择性受体阻滞剂或内镜下套扎。急性活动性出血治疗:包括复苏和药物治疗、三腔二囊管压迫止血、内镜治疗、介入治疗、手术治疗。二级预防:首次出血停止后12年内再次出血发生率高建议使用药物和内镜治疗、介入治疗等预防再次出血。外科手术:包括门奇静脉断流手术、分流术、联合手术肝移植是治愈肝硬化门静

展开>> 收起<<
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诊治专家共识.doc

共15页,预览5页

还剩页未读, 继续阅读

/ 15
客服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