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压氧在脑复苏中的应用专家共识(2019)

2025-08-25 999+ 111.5KB 4 页 海报
侵权投诉
高压氧在脑复苏中的应用专家共识(2019)
hyperbaric oxygen, HBO
CA 后
一、高压氧在脑复苏中的临床应用
推荐意见
各种原因引起的心肺复苏后急性脑功能障碍患者可考虑选择包含高压氧治疗的综合治
疗,慢性疾病终末期所致心搏呼吸停止的患者以及神经功能评估预后极差的患者除外
高压氧治疗压力可采用 2.0~2.5 ATA。(强推荐。证据级别:Level 4;病例系列、专
家意见)
二、脑复苏时高压氧治疗时机与疗程选择推荐意见
高压氧治疗时机应选择患者心肺复苏自主循环恢复后尽早进行,但对血流动力学不稳
定,仍需血管活性药物维持的复苏后早期患者应慎用高压氧治疗。早期复苏后患者需
经高压氧专科医师评估,充分告知舱内治疗风险并在配有完备的高压氧舱内急救设施
及急救人员的前提下实施高压氧治疗。即使心肺复苏后较长时间的脑损伤,高压氧治
疗患者亦可能受益。
心肺复苏后高压氧治疗疗程可选择早期开始 2~3 日每日 1~2 次,每次吸氧时间为 60
~90 min随后为每 1 次,续约 30 左右对于严重中枢神经损害的患者可试
大于 40 次的长疗高压治疗强推证据Level 4;病例系
专家意见)
三、目标温度管理(TTM)推荐意见
期高氧治 TTM 结合(者进时进 TTM)应于复昏迷
可能有利于患者神经功能恢复。(弱推荐。证据级别:Level 4;病例报告、专家意见)
四、高压氧在特殊心搏骤停脑复苏的应用自缢、溺水、电击、一氧化碳中毒等导致的
心搏呼吸骤停常并发严重氧性脑损伤,这类疾病的高压氧治疗尤为
1.自缢
推荐意见
自缢患者应尽早实施高压氧治疗,治疗压力2~2.5 ATA,发 24 h 内可进行 23
次高压氧治疗,24 h 后可日进行 12 次高压氧治疗,后可为 1 / d疗程
般为 730 d 左右。(强推荐。证据级别:Level 4;病例系列)
2.淹溺
推荐意见
溺患者应在自主呼吸恢复后,尽早高压氧治疗,治疗压力选择为 1.8~2.0 ATA,可
1~2 次/d,治疗 7 d为 1 /d疗程患者病进展定。但即使溺复苏较
长间后的脑功能障碍,高压氧治疗亦可能益。(强推荐。证据级别:Level 4;病例
系列)
3.电击
推荐意见
电击复苏后的高压氧治疗应尽早进行,治疗压力可予首次 2.5~2.8 ATA后治疗压
力可选择 2.0~2.5 ATA,1~2 治疗。(强推荐。证据级别Level 4;病例系
列、专家意见)
4.气体栓塞
推荐意见
体栓者应高压疗,即使能在发病 6 h 内早高压疗的
任何发病时间应于高压氧治疗。初始压力可选择 6 ATA,但对于患者病
受高气压环境压舱条件限制达到 6 ATA 情况下,可选用 2.8 ATA 的压力,
具体治疗方参照减压病治疗方。(强推荐。证据级别:Level 4;病例系列)
5.一氧化碳中毒
推荐意见
一氧化碳中毒患者即使复苏后早期高压氧治疗预后仍较差,高压氧治疗需
分风险告知及舱内急救备,治疗压力选用 2.0~2.5 ATA生命体征稳的患
暂缓进舱治疗。(强推荐。证据级别:Level 4;病例系列,专家意见)
、复苏后患者高压氧治疗前推荐意见
① 全面评估患者病,包导致心搏呼吸骤停的原发病,除进舱的禁忌证。
② 生命体征稳者熟练急救能力的医人员舱。
高压氧舱内需配命监压吸抢救设备,备所有抢救用的物
品和的急救,机械通气患者需在配备有舱内气动呼吸机的高压氧舱治疗。
气压改变对气管管气有所影响舱人员需做好道固定及防护工作
CA 损伤高压治疗癫痫
舱内备有抗癫痫药物。(强推荐。证据级别:Level 4;专家意见)
、舱内急救设施的使用及有舱内操作处
1.舱内急救设施的使用
呼吸机:推荐意见:连接舱内呼吸机专用接口呼吸机操作规操作
(强推荐。证据级别:Level 4;专家意见)
摘要:

《高压氧在脑复苏中的应用专家共识(2019)》摘要高压氧(HBO)治疗指高于一个大气压下吸纯氧在脑复苏中应用日渐增多。其临床应用推荐意见为:心肺复苏后急性脑功能障碍患者可考虑含高压氧的综合治疗但慢性疾病终末期及神经功能评估预后极差的患者除外治疗压力可采用2025ATA。脑复苏时时机应尽早但血流动力学不稳定患者慎用需专科医师评估并配备完备急救设施;即使较长时间脑损伤患者也可能受益疗程早期23日每日12次每次6090min随后每日1次持续约30次严重中枢神经损害患者可试用大于40次的间断长疗程。早期高压氧治疗可与TTM结合应用于复苏后昏迷患者。特殊心搏骤停脑复苏中自缢、淹溺、电击、气体栓塞、一氧化碳中毒等患者高压氧治疗尤为重要各有推荐意见。复苏后患者治疗前要全面评估病情生命体征不平稳者须有医护人员陪舱舱内需配备相关抢救设备。舱内急救设施使用及操作处理也有相应推荐意见。禁忌症包括未处理的气胸、同时服用双硫伦类药物、同时服用抗肿瘤药物、早产和(或)低体质量新生儿。脑复苏评价指标包括患者临床特征、脑电变化、神经损伤生化指标等。

展开>> 收起<<
高压氧在脑复苏中的应用专家共识(2019).doc

共4页,预览2页

还剩页未读, 继续阅读

/ 4
客服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