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小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专家共识解读

标签: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国际小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专家共识解读摘要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是由肺部或全身性损害引起的急性炎症性肺损伤导致气体交换障碍。自1967年首次提出ARDS概念后1994年美欧联席会议制定了成人ARDS诊断标准但存在未考虑机械通气影响、影像学判定差异、缺乏儿童特殊考虑等问题。2011年柏林会议修订了ARDS诊断标准但仍未充分考虑小儿ARDS的特殊性如必须进行有创操作获取动脉氧合情况、PF比值受呼吸机参数影响等。鉴于此相关人士发起了小儿ALI共识会议(PALICC)旨在建立小儿ARDS(pARDS)定义、分类提供支持治疗建议明确研究重点。PALICC专家来自8个国家27名学者通过改良德尔菲方法形成151项建议包括132个强烈推荐和19个一般推荐。主要内容如下:定义诊断:首次对pARDS进行定义涵盖所有年龄段儿童明确了发病时间、诱因、左心功能不全及影像学检查等诊断标准使用OI或OSI取代PF比值评价低氧血症。通气支持:包括常频通气、潮气量平台压力限制、PEEP肺复张、高频通气等建议强调根据病理生理及肺顺应性调整呼吸机参数。非机械通气辅助治疗:如NO吸入、外源性表面活性物质、俯卧位等多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