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稳定性冠心病管理中国共识(全文)

2025-08-24 999+ 59KB 20 页 海报
侵权投诉
慢性稳定性冠心病管理中国共识(全文)
关键字:中国专家共识冠心病
慢性稳定性冠心病包括明确诊断的无心绞痛症状冠心病患者和稳定性
心绞痛患者。稳定性心绞痛需要满足以下标准:近 60 天内心绞痛发作的
频率、持续时间、诱因或缓解方式没有变化;无近期心肌损伤的证据。
明确诊断的冠心病指有明确的心肌梗死病史、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PCI)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CABG)术后患者及冠状动脉造影或无创
检查证实有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或有确切心肌缺血证据的患者。有关慢性
稳定性心绞痛的诊断和治疗的内容,请参见中国《慢性稳定性心绞痛诊
断与治疗指南》[1]。
慢性稳定性冠心病的管理包括危险评估和二级预防的内容,二级预防
的首要目标是预防心肌梗死和死亡,从而延长寿命;第二个目标是减轻心
绞痛症状,减少缺血发生,从而改善生活质量。冠心病的二级预防是冠
心病治疗的基础。对于所有的稳定性冠心病患者,应建立合理的慢性病
管理系统进行管理,这要求各地卫生系统、保健机构、医院和完整的保
健实施系统通力合作;通过电话、网络、门诊等多个途径,加强与患者
的沟通,建立交互的网络管理平台,纳入所有管辖患者。管理的内容包
括冠心病康复的各个方面:定期评估和控制血压、血脂、血糖等危险因
素、改善生活方式(饮食教育、运动等生活方式调节及精神神经因素调
节等)、二级预防药物治疗、判断何时需要进行 PCI 和 CABG 等。通过
这样的管理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预后,降低再次住院率,控制或延缓冠
心病进展,减少冠心病并发症,降低病残率和病死率,控制心肌缺血/心
绞痛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本共识将就慢性稳定性冠心病管理实践
中常见的问题,如生活方式的改善、危险因素的控制、运动康复、心肌
缺血/心绞痛症状控制及精神心理康复等方面的内容作重点介绍。
1稳定性冠心病的危险评估
稳定性冠心病的危险评估应根据临床评估、左心室功能负荷试验
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综合判断。
1.1临床评估
病史、症状、体格检查、心电及实室检查可预后提重要信息
心绞痛发作的次和诱发心绞痛发作的活动量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相关,
要的预后因。有外周血管病、糖尿病者预后不良。心电
性心肌梗死、完性左束支传导阻滞LBBB)、左室肥厚、二三度房
传导阻滞、心房颤动、分支阻滞者,发生心血管事件的危险性也增高。
1.2负荷试验
根据运动时间、ST 段压低程度和运动中出现心绞痛的程度可以对患者
进行危险分层Duke 活动平分=运动时间(min)-5×ST 段下降
(mm)-(4×心绞痛指数)是有价值分层标准。中心绞痛指的定义为
运动中未出现心绞痛评 0 ,运动中出现心绞痛评 1 ,因心绞痛终止
运动试验2 分Duke 分≥5 分属低危,1 病死率平均为 0.25%-
10 分~4 分为中危,1 病死率1.25%≤-11 分属高危,1
病死率为 5.25%Duke 75 岁上老年人预后判断的价值
会受超声负荷试验很好性预测价值负荷试验阴性者死亡
或心肌梗死发生率0.5%负荷试验引起运动常加重者提
险性高。素检查要的无创危险分层手段,运动时心肌灌注正
者预后良好,心死、心肌梗死的发生率1,与人群相似
运动时出现灌注异常者高危患者,每年病死率>3%,血管重建治疗
改善此类患者的预后。
1.3左心室功能
左心室功能是长期生率的预LVEF<35%的患者病死率
>3%。合并三支血管病变的稳定性心绞痛性患者,如心功能正常,5
年存活率可达到 93%;如心功能退则 5 年存活率仅为 58%
1.4冠状动脉造影
冠状动脉造影是预预后的重要指标,无创检查提高危的患者应进
行冠状动脉造影。CASS 注册登记资料[2]显,冠状动脉常者 12 年
活率为 91单支病变者为 74%双支病变者为 59%三支病变者
为 50,左主干病变预后不良。左病变对活率的影响也比
较大,血管重建治疗可以降低病死率。
2稳定性冠心病的危险因素控制
摘要:

《慢性稳定性冠心病管理中国共识》摘要慢性稳定性冠心病包括明确诊断的无心绞痛症状冠心病患者和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后者需满足近60天内心绞痛特征无变化且无近期心肌损伤证据。其管理涵盖危险评估和二级预防首要目标是预防心肌梗死和死亡以延长寿命其次是减轻心绞痛症状、减少缺血发生以改善生活质量。稳定性冠心病危险评估需综合临床评估、左心室功能、负荷试验及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管理上各地卫生系统等应通力合作通过多途径加强与患者沟通建立交互网络管理平台管理内容包括控制血压等危险因素、改善生活方式、二级预防药物治疗、判断是否需PCI和CABG等可改善患者预后。共识重点介绍了稳定性冠心病管理实践中常见问题的处理:1危险因素控制:包括患者教育帮助患者了解疾病和治疗方案;治疗性生活方式改善如戒烟、控制饮食和体重、增加运动等。2药物治疗:分为改善预后和减轻症状、改善缺血两类。前者包括阿司匹林、受体阻滞剂、调脂治疗药物、ACEI等;后者包括受体阻滞剂、硝酸酯类药物、钙拮抗剂和代谢类药物等。3血管重建:对于慢性稳定性冠心病患者治疗的主要目的是改善预后和缓解症状需全面评价血管重建的价值。

展开>> 收起<<
慢性稳定性冠心病管理中国共识(全文).doc

共20页,预览6页

还剩页未读, 继续阅读

/ 20
客服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