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性惊厥诊疗规范指南

2025-08-24 999+ 56KB 8 页 海报
侵权投诉
第五节 热性惊厥
【ICD-10 编码】 R 56.0
【定义】
为小儿时期最常见的惊厥原因,主要见于婴幼儿时期(3 个月至 6 岁)。惊
厥大多在发热性疾病初期,70%的热性惊厥发病与上呼吸道感染有关,少数伴发
于中耳炎、胃肠道感染或出疹性疾病初期。惊厥多于发热 24 小时内、体温骤然
上升时发生。
【病因】
高热引起惊厥的机制可能与下面 3 个因素有关:
1.发热使中枢神经系统处于过度兴奋状态,使脑细胞对内外环境的各种刺
激的敏感度增高。
2.发热可使神经元代谢率增高,耗氧量增高,糖代谢增高,使脑细胞功能
紊乱,导致异常放电,引起惊厥。
3.发热惊厥有特异性遗传倾向,为单一基因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子代为
杂合子,可遗传。
【诊断要点】
1. 症状与体征:
热性惊厥分为单纯型热性惊厥和复杂型热性惊厥。
(1)单纯型热性惊厥:约占热性惊厥 80%。①初次发作在 6 个月至 3 岁之间,
末次发作多数不超过 4 岁;②大多数惊厥发生在 38.5℃以上、在高热 24 小时内;
同一热程中仅发作 1 次;④惊厥发作形式主要为全身性发作;⑤发作每次持
续数十秒至数分钟,很少超过 10 分钟;⑥发作后意识较快恢复,发作后无神经
系统阳性体征;⑦惊厥发作 10 天后脑电图无异常。⑧总发作次数不超过 5 次。
(2)复杂型热性惊厥:约占热性惊厥 20%。①可见于任何年龄;② 38℃以下
也可发作;③同一热程中可发作 2 次或以上;④惊厥发作较长,可达 15 分钟以
上;⑤发作形式可为全身性,也可为局限性;⑥发作后神经系统可遗留不同程
度异常体征;⑦总发作次数大于 5 次。
(3)简单型热性惊厥和复杂型热性惊厥明确诊断前,需排除颅内感染和其他
导致惊厥的器质性或代谢性异常;既往若有热性惊厥史更支持本病诊断。
2.辅助检查
(1)常规检查 血常规、大便常规、尿液分析,快速 C 反应蛋白(CRP)、
电图、胸片等
(2)需排除电质紊乱、代谢紊乱,分析、血电质、血生
血糖、血、血乳酸量元素、遗传代谢病查(尿有机分析、血
分析、肉碱等)检查。
(3)疑似颅内感染应作脑液、病原、脑电图、颅 CTMRI、经颅多
普勒等方面检查。
(4)脑电图 抽搐发热与抽搐停止 10 天后作脑电图检查,以对
判预后。
鉴别诊断】
(1)中枢神经系统性感染 热性惊厥一发生在发热的中枢神经
系统感染儿多于疾病惊厥,外,在单次发热期间惊厥一仅发作
一次;而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发生惊厥,惊厥常反复发作,常伴有淡漠嗜睡
意识改变。脑液检查压测定对鉴别诊断有很大助。
(2)性传染病初期 性传染病初期,疾,常在疾病初
期发生惊厥,性细儿常有衰竭和意识障碍等全身中
状,惊厥也较严重,可反复发作。取粪便化验鉴别
(3)全身代谢紊乱引起的惊厥 代谢紊乱,:
血糖引起婴儿惊厥的常见原因,应检查可鉴别天性代谢异常也常
在婴儿期开始有惊厥发作。某些药物及重金属等小儿惊厥的常见原因。
治疗
1.一般治疗
(1)护理:有发作预兆的病如来顺势使其
防止意识丧失而跌伤移开周围硬物器,少发作时对身体
伤害将缠纱布压舌板放在病上、下磨牙之间,以免咬伤舌头。使病
人平卧松开衣领头转向一,以于呼吸道分泌物及呕吐物排出,防止流
入气管引起呛咳及窒息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保证充足睡眠避免过度劳累
锻炼身体,健康水平预防上呼吸道感染疾病。性感染病
少或避免在婴幼儿期患急性发热性疾病,降低高热惊厥的复发率有
要作
(2)营养管理由护士患者营养况进行始评估记录《住院患
者评估记录中。总分3,有营养风险,需在 24h通知营养科会诊,
根据会诊意见采取营养风险防治措施;总分3,每周重新评估营养
情加重重新评估
(3)疼痛管理由护士患者的发热伴头痛等疼痛情况进行始评估
《住院患者评估记录》《疼痛评估及理记录评估结果
报告医生,疼痛评分在 4 分以上的,应在 1h报告医生,生查后,
麻醉进行药物治疗及物理治疼痛 0 分,每
72h 评估一次并记疼痛分 1-3 分,每 24h 评估并记疼痛评分 4-6
分,至少每 8 小时评估一次并记录疼痛评6 分,至少每 1 小时再评估并记
。对有疼痛患者随评估
(4)心理治疗要,鼓励患参加正活动和上,以增
自信心
2.药物治疗
(1) 是首选药物量 每 次 0.25mg - 0.5mg/kg 注 射
<1mg/min根据20min 后可复应1 次,24h复应2-4 次。
(2)巴比妥每次 5-10m/kg,为使苯巴比妥迅效浓
,应负荷15-20mg/(kg.d),分 2 次,2 次
2-4h,24h给维持量。
(3)10%氯醛 每次 0.5mL/kg 加等量生理盐水肠。
,可抽搐,上3 种环使
镇静环,密切观察儿生体征。
3.病因治疗
(1)治疗感染。
(2)制原发病。
4.对症支持治疗
退药物降温,物理降温。氧、时间长时需
:以 20%甘露醇 5mL/kg 腺皮质激素,院临床较少使
酌!)。
5.预防
(1)制体温,体温达 38℃,退,可退4 小
使
摘要:

第五节热性惊厥摘要ICD10编码:R560定义:热性惊厥为小儿时期最常见的惊厥原因主要见于3个月至6岁婴幼儿多在发热24小时内、体温骤升时发生70与上呼吸道感染有关。病因:1高热使中枢神经系统兴奋脑细胞敏感度增高;2神经元代谢率增高致脑细胞功能紊乱;3特异性遗传倾向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诊断要点:分单纯型(80)和复杂型(20)。需排除颅内感染等异常辅助检查包括常规、电解质、脑脊液等。鉴别诊断:需与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急性传染病初期、全身代谢紊乱引起的惊厥相鉴别。治疗:1一般治疗:做好护理、营养、疼痛管理和心理治疗。2药物治疗:安定为首选苯巴比妥、水合氯醛备用。3病因治疗:抗感染、控制原发病。4对症支持治疗:退热、纠正缺氧低血糖、防治脑水肿。5预防:控制体温再发热时用药复杂型考虑长期服药。并发症及处理:持续状态同癫痫持续状态。分级及诊治指引:据惊厥、生命体征、意识水平分级由不同级别医生诊治。入院标准:惊厥多次、意识障碍;持续状态。特殊危重指征:发热不退、反复惊厥;呼吸衰竭。出院标准:确诊且惊厥停止体温正常原发病好转。

展开>> 收起<<
热性惊厥诊疗规范指南.doc

共8页,预览3页

还剩页未读, 继续阅读

/ 8
客服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