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道出血治疗指南

2025-08-24
999+
4.76MB
7 页
海报
侵权投诉
消化道出血治疗指南
消化道出血治疗指南
定义: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系指屈氏韧带以上的消化道,包括食管、胃、
十二指肠、胆道和胰管等病变引起的出血。根据出血的病因分为非静
脉曲张性出血和静脉曲张性出血两类。在所有引起急性上消化道出血
的病因中,十二指肠溃疡、胃溃疡和食管静脉曲张占前三位。@【临
床表现】@
典型的临床表现为呕血、黑便或血便,常伴失血性周围循环衰竭。@1
呕血———上消化道出血的特征性症状@
(1)呕吐物的颜色主要取决于是否经过胃酸的作用。出血量小,在胃
内停留时间较长,呕吐物多棕褐色呈咖啡渣样;出血量大、出血速度
快、在胃内停留时间短,呕吐物呈鲜红或有血凝块。@
(2)有呕血者一般都伴有黑便,通常幽门以上大量出血表现为呕血。@
2黑便或便血@
(1)上、下消化道出血均可表现为黑便。@
(2)黑便色泽受血液在肠道内停留时间长短的影响。通常黑便或柏油
样便是血红蛋白的铁经肠内硫化物作用形成硫化铁所致;出血量大、
速度快、肠蠕动亢进时,粪便可呈暗红色甚至鲜红色,类似下消化道
出血。@
(3)有黑便者不一定伴有呕血。通常幽门以下出血表现为黑便。如果
幽门以下出血量大、出血速度快,血液反流至胃,可兼有呕血;反之,
如果幽门以上出血量小、出血速度慢,可不出现呕血仅见黑便。@3
失血性周围循环衰竭@
(1)出血量大、出血速度快时,可出现不同程度的头晕、乏力、心悸、
出汗、口渴、黑蒙、晕厥、尿少以及意识改变。@
(2)少数患者就诊时仅有低血容量性周围循环衰竭症状,而无显性呕
血或黑便,需注意避免漏诊。@4其他临床表现@
(1)贫血和血常规变化@急性大量出血后均有失血性贫血,但在出血
早期,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计数与血细胞比容可无明显变化。上消
化道大量出血2~5小时,白细胞计数升高,止血后2~3天可恢复
正常。但肝硬化患者如同时有脾功能亢进,则白细胞计数可不增高。@
(2)发热@上消化道大量出血后,多数患者在24小时内出现低热,
持续数日至一星期。
发热的原因可能由于血容量减少、贫血、周围循环衰竭、血分解蛋
白的吸收等因素导致体温调节中枢的功能障碍。@
(3)氮质血症@上消化道大量出血后,由于大量血液分解产物被肠
道吸收,引起血尿素氮浓度增高,称为肠源性氮质血症。常于出血
后数小时血尿素氮开始上升,24~48小时可达高峰,3~4天
后降至正常。若活动性出血已停止,且血容量已基本纠正而尿量仍
少,则应考虑由于休克时间过长或原有肾脏病变基础而发生肾功能
衰竭。
【上消化道出血的急诊诊治过程】@
1、分为三个阶段,分别是紧急治疗期、病因诊断期和加强治疗期。@
(1)紧急治疗期:患者入院6~48小时,治疗目标是控制急性出
血、维持患者生命体征平稳并针对患者病情做出初步诊断及评估,
治疗手段以药物治疗为主(PPI、生长抑素和抗菌药物联合用
药)。@
(2)病因诊断期:入院48小时内,急性出血得到控制,患者血液
动力学稳定的情况下,行急诊内镜检查以明确病因并进行相应的内
镜
摘要:
展开>>
收起<<
《消化道出血治疗指南》摘要如下: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指屈氏韧带以上消化道病变引起的出血病因分为非静脉曲张性和静脉曲张性出血两类十二指肠溃疡、胃溃疡和食管静脉曲张为前三位病因。典型临床表现为呕血、黑便或血便常伴失血性周围循环衰竭。呕血颜色取决于是否经胃酸作用黑便色泽受血液在肠道停留时间影响失血性周围循环衰竭程度与出血量和速度相关。上消化道出血急诊诊治分为紧急治疗期、病因诊断期和加强治疗期三个阶段紧急治疗期以药物治疗为主病因诊断期行急诊内镜检查明确病因。病情评估包括病情严重程度、活动性出血及预后评估。病因诊断重视病史、体征内镜检查是关键阴性者可采用其他检查方式。留观指征为活动性出血、生命体征不稳定;住院指征为经积极治疗仍有活动性出血、病因不明、多次反复出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