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症性肠病诊断与治疗的共识意见

2025-08-24 999+ 556KB 37 页 海报
侵权投诉
炎症性肠病诊断与治疗的共识意见(最全版)
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IBD)是一种病因尚不十分
清楚的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炎性疾病,包括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 UC)(Crohn′s disease, CD)IBD
见病,近 30 年来日本 IBD 发病率亦呈逐步增高趋势。我国虽尚无普通人
群的流行病学资料,但 10 多年来本病就诊人数呈逐步增加趋势则非
[1,2]IBD 在
197819932000 和 2007
就 IBD 治制 IBD 诊
IBD 的 IBD 诊
IBD 相积累
丰富的临床经验并发表了不少研究报道。鉴此,本学组主要借鉴国外最
新共识,并结合我国的研究成果和我国实际情况,对我国 2007 年共识意
使入 ,
IBD 的
IBD 的处理、IBD 患者围妊娠期的处理等问题,因我国目前尚缺乏足够的
认识和经验,本共识未加讨论。
本共识制定步骤为:(1)由 4 个工作组组长分别撰写各自负责部分的主
()(Delphi [3])(2)
进行讨论,后由 4 个工作组组长分别撰写各自负责部分
(3)(4)(
明)提意见,并进行无记名投票(表决选择①完;②同
但有一定保留;③同意,但有较大保留;④意,但有保留;⑤完
)比例>80%为通(5)负责
结果修至专家
稿;(6)稿 IBD 学、修最后
通过,为最后定稿兹将发表如下
第一部分 诊断
溃疡性结肠炎
一、诊断标准
UC 缺金标准,主要结合临床表和病理组织学进行
合分,在排除感染性和其他感染性结肠炎的基础上[4]。
(一)临床表现
UC 最常期,我国料,发病为 20
49 男女(男∶女约为 1.01.31)[1,5]。临床表
发作的黏液脓血便伴腹痛后重和不同程度
,病多在 4~6 周以上黏膜的肠
外表
黏液血便 UC 的最见症6 周程可与多数
肠炎鉴别[6]。
(二)结肠镜检查
()是 UC 诊
UC 病(1)
膜血管纹紊乱或黏膜充血、自发或接触出
泌物附着,亦常见黏膜粗糙细颗粒状;(2)明显处
性、多发性糜烂或(3)见结肠袋变浅变钝或失以及假
息肉桥黏膜等[7]。
镜下黏膜染色技术能提高内识别能力,结大内
镜技术,通过对黏膜微细别,有UC 诊
[8],有条件单位可开展。
(三)黏膜活检组织学检查
建议多点活检。组织学以下主要改变活动期:(1)
慢性炎性细胞浸润,包括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浆细胞
酸粒细胞上皮细胞间粒细胞浸润及隐窝乃至形
窝脓肿;(2)构改变形态排列紊乱杯状细
(3)
(1)膜糜烂或(2)内中细胞浸润慢性
细胞浸润减(3)构改变构改变可加重,如隐窝减
少、萎缩潘氏细胞(结肠脾曲以远)。
UC 活检标本的病理诊上述活动或缓解
结合临床,告符合 UC 病改变宜注明为活动缓解期。
窝上皮(上皮瘤变)或癌变,应予注明。
(四)其他检查
结肠镜检查可以取代钡剂灌结肠检查单位
钡剂灌检查检查所见的主要改变为:(1)黏膜粗乱和()颗粒样改变;

标签: #炎症性肠病

摘要:

炎症性肠病诊断与治疗的共识意见(最全版)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boweldisease,IBD)是一种病因尚不十分清楚的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炎性疾病,包括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colitis,UC)和克罗恩病(Crohn′sdisease,CD)。IBD是北美和欧洲的常见病,近30年来日本IBD发病率亦呈逐步增高趋势。我国虽尚无普通人群的流行病学资料,但近10多年来本病就诊人数呈逐步增加趋势则非常明显[1,2],IBD在我国已成为消化系统常见病。随着对本病认识的逐步深入,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曾先后于1978、1993、2000和2007年就IBD的诊治制定过共识意见。近...

展开>> 收起<<
炎症性肠病诊断与治疗的共识意见.doc

共37页,预览12页

还剩页未读, 继续阅读

/ 37
客服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