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产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临床管理专家共识

2025-08-24
999+
34KB
19 页
海报
侵权投诉
早产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临床管理专家共识(2020 完整版)
过去 30 多年,我国早产儿尤其极低和超低出生体重儿的存活率显著
提高,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ronchopulmonary dysplasia, BPD)的发
生率也随之上升。目前 BPD 的诊断和分度主要还是根据 2001 年美国国
立儿童健康和人类发展研究所(National Institute of Child Health and
Human Development, NICHD)发表的标准,即对于出生胎龄<32 周
的早产儿,生后累计用氧 28 d,然后根据校正胎龄 36 周时不吸氧、吸入
氧浓度<0.30、吸入氧浓度≥0.30 或需要正压通气及机械通气,定义为轻
度、中度和重度 BPD(severe BPD,sBPD)[1]。2018 年 NICHD 专家
提出新的建议,细化了用氧方式与 BPD 的分度,强调了机械通气与
sBPD 的关系,并将日龄 14 d 至校正胎龄 36 周之间因呼吸衰竭死亡者归
属 sBPD 的诊断中[2]。我国几项多中心调查报道的超低出生体重儿或超
未成熟儿 BPD 发生率差异较大,2006—2008 年仅 19.3%[3],2011 年
为 48.1%[4],2019 年则高达 72.2%[5]。合并 BPD 的早产儿病死率和并
发症发生率显著高于一般早产儿,住院时间延长且远期神经发育不良预
后的发生率高,BPD 的预防和管理已成为围生和新生儿医学领域的一大
挑战。由于我国各地区医疗水平欠均衡,对呼吸支持技术的认识亦不统
一,导致不同医疗中心对 BPD 的管理缺乏同质化,BPD 患儿结局也存在
较大差异。因此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新生儿学组联合中华儿科杂志编
辑委员会制定本专家共识,以进一步规范 BPD 的预防和临床管理,改善
其存活率及预后。本共识的适用人群为出生胎龄<32 周的早产儿,重点
为出生胎龄<28 周的超未成熟儿。
一、BPD 的预防
(一)出生后尽早建立并维持功能残气量
有自主呼吸的早产儿,产房内应尽早开始呼气末正压(positive end
expiratory pressure,PEEP)或持续气道正压(continuous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 CPAP)支持,帮助早产儿尽快建立稳定的功能残气量
(functional residual capacity,FRC),是避免气管插管、降低 BPD 发
生率的有效措施。这一目标可通过 T组合、CPAP 或呼吸机等设备来实现,
初始压力可设置为 5~6 cmH2O (1 cmH2O=0.098 kPa)[6,7]。
(二)合理用氧
生后早期高氧浓度是发生 BPD 的独立危险因素,因此推荐出生胎龄
<32 周的早产儿由 0.30 的氧浓度开始复苏。然而低氧血症也可导致多脏
器受损,增加病死率,目前国际上普遍认为在校正胎龄 32 周前的目标氧
饱和度以0.90~0.94 为宜[7,8]。
(三)呼吸窘迫综合征(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RDS)阶
段的呼吸管理
早产儿生后早期的肺部病理改变以表面活性物质缺乏所致的肺萎陷
为主,即 RDS。此阶段肺顺应性显著降低,气道阻力基本正常,时间常
数缩短,肺部病变均一。因此呼吸管理的主要目的为治疗RDS,尽可能
避免气管插管或缩短机械通气时间,避免各种原因所致的肺损伤。
1.补充表面活性物质
若早产儿在 CPAP 支持下仍呼吸窘迫、吸入氧浓度>0.30,应给予外
源性表面活性物质[9]。传统上表面活性物质通过气管插管给药,给药前
后一段时间的气囊正压通气或机械通气难以避免,易造成肺损伤。微创
表面活性物质注入(less invasive surfactant administration, LISA)或
微创表面活性物质治疗(minimally invasive surfactant therapy,
MIST)近年逐渐在临床开展,以细小的导管代替气管插管注入表面活性
物质,过程中无需中断 CPAP(LISA)或仅短暂脱离 CPAP(MIST)
[10]。目前已有证据说明 LISA 或MIST 能够降低早产儿病死率或 BPD 发
生率[11,12]。对于熟练掌握该技术的中心,可将LISA 或MIST 作为早产
儿肺保护性策略的一部分而应用于临床。
2.无创呼吸支持
摘要:
展开>>
收起<<
《早产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临床管理专家共识(2020完整版)》指出随着我国早产儿存活率提升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发生率上升。目前BPD诊断和分度主要依据美国2001年发布的标准部分早产儿心脏超声无法测到三尖瓣反流时可通过右心房增大等间接指标诊断BPD相关PH。首次心脏超声筛查通常在校正胎龄36周进行心导管检查是诊断BPD相关PH的金标准但因属创伤性检查不能普遍开展特定情况下应将患儿转运至有条件的中心接受检查。治疗上需供氧维持目标氧饱和度急性PH危象时可吸入一氧化氮稳定后联用西地那非;波生坦、曲前列尼尔也可用于治疗。BPD患儿易营养不良充足的能量和营养素摄入尤为重要一般将液体量控制在130150ml(kgd)肠内营养首选强化母乳。此外BPD患儿出院后随访是挑战建议成立专门团队重点关注生长、血氧饱和度、心脏超声、神经发育评估及营养药物调整。